真奇怪,復活節假期幾乎沒有節慶電影問世,雖然都有些荷里活科幻鉅製,但其實並不適合家庭觀眾,更莫論是讓兒童觀看。勉強算來,就只有一齣動畫《波士BB》能夠讓父母與孩子一同觀賞。
說是勉強,亦不為過。故事的主人翁是七歲的天仔,他本來受到父母愛護,過着幸福、快樂和舒適的生活。可是,某天父母將一個襁褓嬰孩帶回家,天仔的生活由此而發生巨變。
這種故事,其實是極佳的合家歡題材,必然能夠產生很多笑料,也能引發極具教育意義的信息。不過,荷里活近年的動畫都很大野心,不單只畫工美術出神入化,鏡頭運用與真人演員無異,而且故事情節更是天馬行空,超出成年人的想像領域,與孩子的童真世界顯出距離。
以《波》電影為例,襁褓嬰孩原來是來自一個BB集團,被派送到天仔的家庭,其實是要令到天仔的父母—一對原本在商業機構擔任寵物市場推廣的職員,沒辦法推出優質寵物的新計劃。如此這般,所有初生嬰孩才可繼續接受父母的愛。
這個故事橋段,其實有點牽強,也令人摸不着頭腦。然而,創作人亦是別有用心,因為不少現代父母都不願生兒育女,只以寵物作為自己的家庭伴侶。本來,小狗和小貓等都是人類的良伴,作為家居寵物不單可以增添生氣,更可讓孩子學習如何照顧和保護生命。然而,成年人若果完全將寵物代替小孩子,可能只是避免傳承和養育的責任。《波》電影以此作為信息,誠意可嘉,但小孩觀眾卻不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