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吳道子故里探幽

時間:2017-04-28 03:16:01來源:大公網

  春暖花開的日子,我慕名來到畫聖吳道子故里遊覽。

  吳道子故里位於河南省禹州市城西南鴻暢鎮山底吳村,這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面積約七點二平方公里。北依三峰山,逶迤起伏,巍峨壯觀,南面是九龍山自然風景區,綠樹繁花,清水環繞,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互交匯,底蘊厚重,美不勝收。

  我先來到山下畫聖吳道子紀念館參觀,只見門口卧着兩尊威嚴的石獅子,兩邊的黃色牆壁上寫着八個遒勁黑色大字:千古畫聖,百代師祖。推開沉重的紅漆銅釘大門,迎面牌匾上書有四個燙金大字:葉落歸根。這就叫「招魂題」。因為吳道子雖生於此地,學於此地,但年長後出去闖蕩,一直漂泊在外。據說他晚年跟隨唐玄宗避安史之亂來到四川,不幸病逝,當時兵荒馬亂的,沒有條件厚葬,就草草葬於四川。後來故鄉人做了很多努力,通過招魂、遷葬,終於把吳道子墓建在家鄉,讓他長眠於故鄉的三峰山下,與列祖列宗相伴。

  吳道子大約生於公元六八五年左右(唐高宗時期),其父早亡,少年時孤苦窮困,但天資聰穎,曾隨書法大家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後發奮改攻繪畫,漸漸掌握了繪畫的妙法。由於他的刻苦好學,悟性過人,年未弱冠之時,已「窮丹青之妙」,名揚四方。後來,他的名氣越來越大,被唐玄宗召到長安,入內供奉,充任內教博士,並命他「非有詔不得畫」。吳道子入內供奉之後,多在宮中作畫,也隨玄宗巡遊各地。一次,他隨駕去洛陽,會見了將軍裴旻和書法家張旭,三人各自表演絕技:裴旻善於舞劍,當即舞劍一曲;張旭長於草書,揮毫潑墨,作書壁;吳道子也奮筆作畫,「俄頃而就,有若神助」。因其突出繪畫成就與造詣,被後人譽為「畫聖」。蘇東坡評價說:「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不差毫末。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所謂遊刃餘地,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

  吳道子紀念館內就繪有他的多幅傳世名作,如《送子天王圖》《維摩經變圖》《朝元杖仙圖》和幾幅佛教壁畫。最著名的當然還是《八十七神仙卷》,這也是他現世僅存的一部白描絹本,代表了中國唐代白描繪畫的最高水準,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畫面以道教故事為題材,純以線條表現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場景。站在這幅畫前,我不由嘆為觀止,感到心靈的強烈震撼。畫面優美,宛若仙境,賞畫間似有仙樂在耳畔飄盪,使整幅作品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藝術感染力。這幅名畫曾失落多年,一九三七年被徐悲鴻在香港發現,用重金買下。千辛萬苦帶回重慶後,不幸又被人設計偷走。直到一九四四年,該畫又悄然出現在畫市,徐悲鴻不惜傾家蕩產,再次將此畫買下。這段錯綜複雜的歷史還被拍成電影,曾轟動一時。

  紀念館門內還有碑廊,豎有多處名人書畫碑刻;東西廂房,陳列有吳道子珍跡遺物;南面一間房子,陳列着現代研究者的作品和收集的文物。遊人不多,大約有二三十人,其中還有一對外國夫妻,聽說是來自法國的研究中國繪畫史的教授。紀念館負責人介紹說,節假日會來的人較多,特別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吳道子誕辰,方圓百里的許多民間藝人都來此朝覲獻藝,展銷書畫,國內外一些著名畫家也會光臨,那時候,這裏也是熱鬧非凡,人山人海。

  出了展覽館,拾級而上,經過近千級台階,就到達小山頂上的吳道子墓。山道兩旁是清一色的柏樹,鬱鬱葱葱,生機勃勃,路旁還種植了上萬株月季,正值含苞待放。吳道子的墓不大,高有一米多,方圓最多也就是七八平方米。墓前有座五六米高的墓碑,基座上雕刻着「畫聖」二字。上有吳道子站立塑像,他身着唐代官服,衣帶隨風,瀟灑飄逸。他身材挺拔,目光炯炯,右手拿畫筆,左手執右衣袖,目視遠方,似乎在欣賞自己的一幅新作,也許是在構思下一筆該怎麼畫,或許是在目送他的八十七個神仙騰雲遠去……

  於是,不由想起宋人繪畫論大家郭若虛的那句千古絕評:「吳帶當風,曹衣出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