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父母舊居裏的情思/徐貽聰

時間:2017-04-23 03:15:26來源:大公網

  三四月間,天氣乍暖還寒,時有小雨和降溫,當然有明媚陽光的日子更多。

  為紀念母親誕辰一百周年,回到故鄉,沒有住進條件較好的諸位弟妹家中,更沒有像他們建議的那樣去住酒店,選擇了父母生前的舊居。由於此屋久無人住,寒氣顯得很重,加之突然從有暖氣的家裏轉移到屋裏屋外同樣溫度的地方,非常地不適應。一個久思的舊居,加上如許的環境變化,讓我的思緒飛轉,許多往事在頭腦中迅速反覆呈現,形成陣陣情感的交織、變換,情思連綿,難以平服。

  人都說「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我亦有同感。如今父母均遠去了,且永遠不會再歸來,我將他們住過多年的地方仍然視以為「家」,建議弟妹們將之保留,因為這裏留有的是他們曾經的習慣、舊物,還有他們的音容笑貌。

  在這裏,睹物、睹景思情,有悲痛,有溫馨,有慰藉,還有感悟;他們居住在這裏的歲月裏,我以「國事在身」作釋,很少能來陪同,如今他們都不在了,我卻能夠經常來此,而且可以閒住多日,有愁悵,有自責,還有自嘲;在房屋中踱步,在父母睡過的床鋪上靜卧,在父母觀看電視的沙發上閒坐,在父母一日三餐使用的舊方桌旁就餐,我都又彷彿感到他們依然健在,就在身旁,有快樂,有天倫,還有依賴感;想到父母已經遠去、不復再歸,我則真切地感到痛徹心扉,重重失落,內疚綿綿。如此情思,在數日裏反覆出現,日夜左右着我在舊居裏的情緒,增添了我的天倫情,故鄉情、更有愛國情。

  父母都曾以自己為國、為家的榜樣示範、哺育過我。作為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期開始追隨中國共產黨的老黨員,他們曾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出生入死、背井離鄉,也曾在國家的建設中不計地位和名利、無怨無悔地為民操勞,被故鄉視為戰爭年代的「地方豪傑之一」、「地方基層幹部的典範」和「必不可少的賢內助」。在「母愛之都」,母親的愛國家、愛家鄉、愛子女的情節和情懷也被廣泛認可、傳揚。於我而言,他們的教育、薰陶作用是直接的,重要的。

  家事,國事,難以同時全取。對此,深明大義的父母有深刻的理解。我在家外的幾十年間,能夠為家裏做的貢獻極少,然而父母對我卻牽掛不斷,常為守候我的電話不眠,更經常為擔心我的安危坐卧不安,但卻從未干擾、影響過我的工作,有的都是資助、鼓勵、勸慰和為國家更多出力的期待。的確,我在工作中取得過一些成功,受到多方面的肯定和讚賞,還有嘉獎和勳章,應該說,都與他們的榜樣、期待和鼓勵有關。沒有他們,不會有我,當然也不會有我的今天。

  雖然已經年邁,但畢竟還有對國事的牽掛,還有對自己小家庭的責任,在舊居盤桓的一段時日該要結束了。準備帶着情感,帶着思緒,帶着無限增添了的感恩之情離去。不過,我肯定還會經常來到這裏,也依然會寄居此間,懷念父母,加深天倫情和故鄉情,也進一步深化自己的愛國情。

  我明白,牽掛國事、在家庭裏傳承文明,是我的眷念,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父母永恆的期待和期盼。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