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西遊」情長/張金剛

時間:2017-04-21 03:15:59來源:大公網

  「楊絮紛飛三月春,潔身一夢踏青雲。千里始得西遊情,古典絕唱留人心。」

  在這個楊絮如雪飄滿城的暮春時節,《西遊記》導演楊潔仙逝西遊。這位身材嬌小、氣質優雅、談吐睿智的女性,不知蘊藏和釋放了多大能量,打造了這部火爆銀屏三十年、堪稱傳奇的電視經典,為難以計數的觀眾留下了美好綿長的西遊情結。

  時年八歲的我,有幸與橫空出世的《西遊記》相識、結緣。一觀,便注定相伴一生。村裏僅有的幾台黑白電視機,聚集了全村鄉鄰,盡享視覺饕餮。電視擺到院中央,音量開到最大聲,每當「登登等登,櫈登等燈」的片頭一響,轉眼間便聚滿了人;或坐或站或蹲,或端着飯碗、或抱着孩子、或攙着老人,與西遊人物一起隨劇神遊,快樂相守。

  生性好奇、活潑好動的孩子,追「西遊」,話「西遊」,演「西遊」,興趣盎然。

  一集集追劇,成為童年最大的念想。「猴王初問世」「偷吃人參果」「誤入盤絲洞」「波生極樂天」,每一集名字張口便來,如是歌詠。課餘閒聊、夥伴玩耍,談論最多的也是西遊,愛誰恨誰,誰法術高強、誰大有來頭,回味「上一難」、揣測「下一難」,說得有板有眼、繪聲繪色。每遇集市,都會買幾張西遊貼紙,貼到書皮上、書夾上、牆壁上、課桌上,與友分享,甚是自得。

  最難忘將最愛的「大聖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大戰紅孩兒」等劇集,用遊戲的方式模仿演繹。唐僧師徒、神仙凡人、妖魔鬼怪,根據小夥伴體型、性格、外貌,由「孩子頭兒」分配角色;有時會為誰演悟空爭得面紅耳赤,但熱情終會抵過紛爭,和諧出演。記得瘦猴總演悟空、小胖總演八戒,木訥的小亮總演唐僧,靈巧的我最愛演吊在樹上的紅孩兒。折根木棒當金箍棒、扛個鋤糞耙當釘耙、剪些紙片做僧帽、扯片床單當袈裟,一招一式、一個眼神、一句台詞,極盡模仿之功,演得真像那麼回事兒。

  伴着《西遊記》的遍遍重播,電視在我家從無到有,從黑白到彩色,從大塊頭到壁掛式,見證着生活的步步改變。美輪美奐的《西遊記》相伴三十年,父母漸老、哥哥成家、家境好轉,我也健康成長、學業有成、成家立業。回首一路經歷「八十一難」,終於迎來生活的「七十二變」,取得了人生的「真經」──拚搏、突破、執著、樂觀、奉獻,一時無限感慨。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西遊」,都有一番專屬自己的解讀和感悟。閱過人生繁華,我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深層與幕後。

  一路艱險、一路坎坷,卻又一路向西,永不回頭,西遊之路即為人生之路。唐僧的堅守信仰、心持執念,悟空的機敏勇敢、處變不驚,八戒的真實可愛、憨厚單純,沙僧的任勞任怨、顧全大局,白龍馬的默默無聞、俯首苦幹……若從諸多人物性格中,習得一二,聚於一身,自當受益無窮,笑對人生、無愧人生。捫心自問,我悟得還不透,做得遠不夠,仍需繼續漫步西行。

  「西遊」精神,更是成就《西遊記》的奧秘所在。楊潔導演毅然接受挑戰,跑遍大半個中國取景,制定拍攝時間表、路線圖。選演員、做音樂、製特效、拉贊助,一人分飾數角、一部攝像機拍天下,戰天鬥地、一往無前,也是歷盡「九九八十一難」,方才成就《西遊記》一世經典。

  音樂插曲、造型服飾、書法字幕、稚拙特效,堪稱良心之作;創新精神、鑽研精神、奉獻精神、團隊精神,值得永遠稱頌。「世上自有救你之人,卻不是我」「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大師兄說得對呀」「我只想今生,不想來世」等台詞,更是奉為神句,廣為流傳。

  之所以如此,楊潔導演那句「我們是在搞藝術,沒有為錢,沒有為名,沒有為利」,給出了完美解釋。做電視如此,做人做事亦當如此。楊潔回顧自己的心路歷程,曾說:「人的一生像極了取經之路,無論已歷經多少辛苦,磨難總比人跑得快,站在前方等待着你;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堅定的信念,一關接一關地跨越過去……」想必每個人都深有同感,「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這個春天,楊絮紛飛,楊潔導演的輝煌一生,永遠定格在八十八歲。可《西遊記》仍歷久彌新,永不謝幕,再播三十年,亦會新鮮如初,繼續在每輩人、數代人中永鑄經典,再續「西遊」情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