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家黃賓虹
【大公報訊】記者王莉杭州報道:「內美靜參——黃賓虹山水畫展」正於西子湖畔的浙江美術館展出。此次展出的黃賓虹山水作品,選自其不同時期創作的精品共三十六件,從中可領略其「燥裂秋風,潤含春雨;法備氣至,渾厚華滋」的豐富多姿的藝術魅力。
「白賓虹」與「黑賓虹」
黃賓虹(一八六五至一九五五年),祖籍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五日逝世於杭州。黃賓虹和他的山水畫,具有繼往開來和成為一代之宗的氣局。晚年,黃賓虹寫下「願作西湖老畫人」的詩句,臨終前更留下了「五十年後識真畫」的極度自信。
有評論家認為,他是一位早學完熟的畫家,從六歲開始學畫至晚年高壽,勤奮過人,鍥而不捨,數十年如一日。就其筆墨論,他的「熟」曾有兩次。第一次為五十歲至七十歲。這時的「熟」,「熟」在他對傳統山水的了解,「熟」在對古畫的臨寫。所以這個時期,他的作品幾乎筆筆有出處,點點有來路,即是「白賓虹」時期。
第二次「熟」是在八十歲至其謝世。古稀之年的黃賓虹經過重慶、敘州上峨嵋,再去了成都青城山,這一次旅行讓他風格大變,特別是在青城山上遇到大雨。「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畫意濃。」從此,黃賓虹的作品走向了「黑賓虹」時期。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逐漸形成的顯著特色。因為,他在山水中看到了夜山的沉鬱,雨中的蒼茫,由此,用積墨、漬墨、破墨、潑墨、宿墨來畫出他所見的「黑」山水,創造出屬於黃賓虹的獨特風格。
黃賓虹的「關門弟子」王伯敏曾表示,「黑賓虹」就是黃賓虹晚熟山水畫的特色。這種黑,直接關係到他在用墨上的變法。黃賓虹用墨,確是達到神妙的化境,正如石濤所說「黑團團裏墨團團,黑墨團中天地寬。」
提倡「內美」妙造自然
黃賓虹提出藝術上要「內美」,正如他詩中說「江山本如畫,內美靜中參,人巧奪天工,剪裁青出藍」,即追求「本源之美」。他認為山水風景的美,不如畫家的山水畫來得美,他解釋「江山如畫」,指的正是「江山不及畫」,亦「自然美,不及藝術美」。他又認為,自然是美的,藝術家能夠「妙造自然」。
此次展出畫作中有一幅《設色山水》是其在八十九歲高齡的時候所作,那時他的雙目由於白內障近乎失明,但是他借助放大鏡仍然作畫不輟,筆墨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此時的他已不再是用手在畫,而是用心在畫。這幅《設色山水》題款歪斜不正卻力扛千斤,金石味十足,而山水如同隨心生長出來一般,將他胸中的丘壑化成筆底的奔流傾瀉而出,所有的點線都是人書俱老,骨氣洞達。
該畫展展期至四月二十一日。
(圖片由浙江美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