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無用之用\趙威

時間:2017-04-10 03:15:44來源:大公網

  常聽人說某某無用,如讀書無用、歷史無用、中醫無用等等。莊子在《人間世》裏講了一個故事:石匠去齊國,路過一棵被人拜作神社的大櫟樹,周長百尺,樹冠能為幾千頭牛遮陰,光樹枝都能造十幾艘船了!觀者如潮,石匠卻看都不看一眼,一直往前走。徒弟追上來說:「從未見過如此壯美的大樹,您怎麼不停下腳步看看呢?」石匠給出了理由:「那是棵沒用的散木,做船船會沉,做棺棺會腐,做房柱,又會招蟲蛀。毫無用處,才會這麼長壽。」晚上,櫟樹託夢給石匠:「為什麼把我和別的樹相比呢?那些果樹,結了果子,會被摘掉,長成材的,會被砍掉。我無用,才不會早夭。你這個快要死的散人,又如何知道我是散木!」於是,莊子得出結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筆者有個鄉下朋友,那些年日子過得緊巴,不過兒子成績好,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朋友的臉上寫滿了驕傲。為湊學費,他賣掉為兒子結婚準備的瓦房。沒想到,過了幾年,他們村被選中為機場建設用地,拆遷補償,一座平房可以換城鄉結合部的兩套樓房。朋友的兒子畢業後,在城裏摸爬滾打了幾年,也沒買上房子,至今單身。村民便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上學真是沒啥用。朋友原本的驕傲,開始變得低頭耷拉腦。有人就會反駁,現在看讀書沒多大用,但說不定何時就用上了,常言道技不壓身,多讀點書總歸沒壞處,至少可以陶冶情操嘛──這就是大用。說得都有道理,但不免又落入了「用」與「無用」的窠臼,還是沒丟掉功利。

  最是「無用之用」,我倒覺得類似豐子愷的「絕緣說」。他認為在藝術創作時,要剪斷各種實用功利心,才能有一種超越功利的審美情趣,提神於太虛而俯瞰萬物。又如赤子之心,兒童的天真爛漫源自於童心,他們有自己的看法和對事物的觀察,我們總想用自己充滿功利的觀念、想法去替代,就會造成老態龍鍾的兒童和年紀輕輕的博士,並沾沾自喜曰「神童也」。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說,這是最愚蠢的做法。

  無用之用,貌似無用,恰是最尊貴、最神聖的精神。再以讀書為例,大學是讀書的地方,是人類的精神家園,是最不該講功利的地方。有人卻津津樂道於某某大學培養了多少個部級幹部,走出了多少位領導人,有個北大校長說,我們的校友中產生了七十九位億萬富豪,連續幾年都位居第一。當然,多幾個大官、大款並不是壞事,但不是炫耀的資本,更不是辦學的目的。

  幽蘭生於空谷,不因無人問津而不芳,每一朵都用盡全力綻放,這是生命本有的姿態。要說世間最神聖、最具價值的是什麼,「無用之用」或許算是一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