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不是錢的事\翟傑

時間:2017-04-10 03:15:44來源:大公網

  最近,反映當代檢察反腐題材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熱播,收視率節節攀升,一時間網上網下好評如潮。這部影視作品匯聚了八十多位實力派演員,其中像張豐毅、柯藍、侯勇、張凱麗、陸毅、吳剛等著名演員就多達四十餘位(海報中,部分主演只能露半張臉)。平時不怎麼看連續劇的我,也被精彩的劇情和演員們精湛的表演所吸引,從而開啟了「追劇模式」。因為對這部作品的喜愛,相關的新聞也多有留意。其中一條消息,吸引了我的眼球。

  導演李路在一次採訪中透露,該劇總投資大概在一億兩千萬人民幣左右。李導演說得很平淡,但是我聽了之後卻非常詫異。怎麼可能呢?一個劇組上上下下那麼多演職人員,在影視作品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一位「小鮮肉」的片酬動輒上億元人民幣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何況那八十多位「老戲骨」?李導演說,編劇和導演簡單介紹劇情後,許多演員根本沒提酬勞的事情,討論的都是如何塑造好劇中的人物,大家都是「友情價」出演。也就是說,整個劇組幾百人的開銷遠不及一位「小鮮肉」的酬勞。真讓人感慨萬千。用一位演員的話說,遇到一個好本子不容易,錢不錢的是後話。我想,正是這種追求藝術的精神,才有了對角色生動入骨的刻畫。有網友評論,無論是這些老戲骨「教科書式」的精彩表演還是價值觀方面,都給那些靠「顏值」在台上打打鬧鬧輕鬆賺幾百上千萬的「小鮮肉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當年,在演藝圈還沒有多少名氣的范明接到了一部戲的邀約,讓他與陳道明、王志文一起參演一部連續劇。范明在一次訪談中回憶,當時他跟導演說,自己想換一個更有挑戰性的角色,不給錢都沒關係,只要有機會跟兩位表演前輩學習。最終,他在《手機》這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黑磚頭」這一角色,「搶」了不少風頭,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以後,范明演技提升名聲大噪,成為了娛樂圈頗為受落的明星。

  有人調侃,從前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後來發展成「有錢能使磨推鬼」。不可否認,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有時候的確會出現「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尷尬,但世間萬物真的是「無錢不歡」嗎?我看未必。

  平時喜歡寫點東西,也常有零星文章見諸報端,不少朋友都對我的稿費收入頗感興趣。其實他們不知道,發表後的愉悅是不能和金錢相提並論的。那日,一位文友在網上給我發來信息,我的一篇文章被別人抄襲之後發表了。打開隨留言發過來的網絡鏈接,果不其然,一字未改。正要尋找編輯的電話時,文友說,算了吧,如今寫稿的人,哪個沒被抄襲過?再說了,這家報紙的稿費極低,都未必夠你的長途費。我卻不以為然,輾轉、反覆打了十多個電話,終於聯繫到編輯。數日後,收到稿費十塊錢。的確,這十塊錢確實沒夠我的電話費,但是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捍衛這樣一條真理:維權與正義,與錢無關。

  時常在新聞中看到,有些人在進行維權的時候,最終的條件只是索賠一元錢。為什麼呢?通過法律衡量出來的是非對錯,不是多少錢能買來的。「人活一口氣」,在這裏,成為了最簡單的民間解讀。

  和錢無關的事情,還有很多啊!錢可以買到房子,但不一定能換來房子裏面和睦的笑聲;錢可以買到足夠昂貴的鑽戒,但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愛情;錢可以買到權利地位,但買不到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

  這個世界上,越是珍貴的東西,越不是用錢衡量的,比如真理,比如情感,比如一去不復返的光陰,以及冉冉升起的太陽和新鮮甜潤的空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