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合買佛經\陸琴華

時間:2017-04-07 03:15:59來源:大公網

  一九一二年魯迅到北洋政府擔任教育部僉事,開始用自己的薪水大量購書。到了民國三年以後,也就是一九一四年,魯迅突然對佛經有了濃厚的興趣,開始購買這方面的書籍。最先買的是《瑜伽師地論》。

  何謂瑜伽師地?就是瑜伽師修行所要經歷的境界—十七地,所以有人又稱這部書為《十七地論》。這部書的意義所在是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識學派及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也是玄奘西行印度所取的重要經典。該書文意很艱澀,不少人望之卻步。魯迅閱讀這本書的興趣和熱情不亞於此前閱讀其他書籍,真的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許壽裳是魯迅同鄉好友,當時跟魯迅一起都在教育部共事,兩人就像手足似的,彼此建立了很深的感情。魯迅閱讀佛經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有備而來,也就是有長期的思想準備。他不僅要讀《瑜伽師地論》,還要閱讀其他的佛經。魯迅工作之餘,閱讀佛經深深地感染了許壽裳。很快,許壽裳也到書店裏買了一本《瑜伽師地論》。魯迅得知許壽裳也買了一本《瑜伽師地論》,心想:你許壽裳這樣做不是浪費嗎?就對許壽裳說:「我兩人買經不必重複。」

  據史料記載,魯迅一生買了很多書,在北京的十五年時間裏通過省吃儉用,用近四千元大洋來買書。而這些書大都存放在他當時北京的西三條胡同住處。據說當時購買這兒住處需要八百大洋。魯迅一九一九年賣掉家鄉紹興東昌坊口的老屋以及同住的本家公的房子所得的錢款才四百餘元,距離房款還有很大一段距離。這時許壽裳,還有魯迅的另一個好友慷慨解囊為魯迅又籌出四百大洋才算解了魯迅的燃眉之急。這兒的房子寬敞闊大,而且房間也比較多,有六個房間。魯迅不僅把母親以及由母親一手包辦婚姻而來的朱安接來同住,而且他的兩個弟弟周作人和周建人的家眷也都接來同住。其中北屋中間的房子用來著書立說,南屋則是魯迅的藏書室。這藏書室裏不僅有魯迅自己的必備書籍,也有許壽裳需要,甚至是求之不得的書籍。魯迅認為,你許壽裳要看書就到我這兒取就行了。儘管魯迅那時在教育部薪水不低,月薪三百大洋,可是除去負責一家人的日用開支,也就所剩無幾了,再加上購書,買碑帖和字畫什麼的,有時難免捉襟見肘。魯迅從節約的角度對許壽裳的勸說,很快得到了許壽裳的同意和支持。以後,兩人關於買佛經果真做到:你買了我就不買,你不買我就買。配合默契,如魚得水,天衣無縫。比如《翻譯名義集》是一部佛教辭書,由南宋蘇州景德寺僧法雲編著,七卷,六十四篇。

  後來魯迅買了這本《翻譯名義集》,許壽裳知道了,就不再買這本書,而是買了一部《閱藏知津》。《閱藏知津》是明代智旭於崇禎八年至永曆八年編纂而成的,是宋、明以來有關藏經提要著述比較完備的一部書。兩人共同閱讀佛經,很少再有重複購買的現象。

  別人讀佛經,容易趨於消極,可是魯迅和許壽裳呢?合買佛經,一起研讀佛經,不在於宗教,而是在於科學,那就是決心借助佛法,「以戰鬥精神的新文藝救中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