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樓市開始慢慢出現兩極化的表現,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澳洲、加拿大、美國等地的樓價持續向上,但是,英國、新加坡、迪拜等本來熱炒的地區,樓價卻持續回軟,比起全球量化寬鬆開始時環球樓價皆升,目前樓市的升勢已大不如前,而面對美國、歐洲、日本等央行將相繼退市,全球樓市大旺的年代或將會結束。
英星樓價軟 港屢創新高
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美國率先把利率遏至最低,更實行了量化寬鬆措施,其後日本、英國、歐元區、中國、加拿大和澳洲等地亦相繼實行了寬鬆貨幣政策,一時間熱錢橫流,令資產價格大幅升值,澳洲、迪拜、新加坡、英國、加拿大、中國香港等地的地產市場被瘋炒。其後,為了遏止炒風,新加坡、英國、迪拜、溫哥華、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等地相繼推出行政措施;結果,新加坡、迪拜的樓價急降,新加坡樓價更已連跌了三年,而英國亦出現兩年來首次樓價下跌,迪拜樓市在去年全年亦下跌了4.6%,今年料將持續下跌。香港樓價雖然亦曾短暫下跌,但自從去年第三季開始便再度反彈,近期更屢創新高。
事實上,由於各地文化、法律、社會、人口結構不同,所以打擊樓宇炒賣措施未必每每能夠奏效,除了香港樓市愈壓愈升外,澳洲政府雖然亦出招壓低樓價,但當地樓價上月仍創下了七年來最大升幅。相反地,新加坡政府雖然樓市減辣,但至今仍未見到樓價再度大升的情況。
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加坡政府恐防美國進入加息周期而會令樓價大跌,所以先發制人,在美國加息前便率先減辣。英國政府未有減辣,但受到脫歐談判前景不明朗的影響,樓價亦開始下調;同時,英國通脹率在近月通脹不斷高企,市場亦估計英倫銀行有條件跟隨美國加息,所以樓價才率先回吐。
倘收水 隨時回歸現實
由此可見,全球央行開始改變貨幣政策,是造成部分地區樓市開始出現調整的一大因素。何故香港和澳洲等地則看似不受影響呢?原因可能是市場有相當一部分人對環球經濟缺乏深入的了解,不明白全球樓市本由海嘯後各國政府大印銀紙而被谷起,如今各國將要收水,加上美國已加息三次,市場預期往後加息步伐將會提速,其他主要市場未來亦會踏上加息之路,而各類資產價格將無可避免出現周期性調整,樓市亦自然要回歸現實。
全球量寬與全球樓市兩者關係其實顯而易見。若現在仍然不相信這種關係,而繼續相信樓市會高居不下,直至樓價真正開始下調時才覺悟,便可能已經太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