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記載春分後十五日,萬物潔齊,氣清景明,節氣清明(四月四日)因而得名。對中國人來說,清明節亦為每年掃墓追思親人的日子。今天就和讀者分享一下節氣的情緒養生。
愈來愈多人根據中醫理論去養生,而且也懂得春季需要養肝。但為什麼在春季要特別注意養肝而不是養腎?道理何在?
春天是草木萌發,生機勃勃的季節,中醫理論認為,肝臟在五行中對應「木」,肝臟與草木顏色相似,而草木繁榮的春季是肝臟活躍的季節,也是養肝護肝的最好時機。如果春天沒養好肝氣,周身氣血就會運行不暢,身體其他臟腑器官也會受干擾而致病。
現代人工作忙碌,過度操勞容易導致肝氣偏弱,這是因為長時間的工作狀態,使身體各器官血液需求量大大增加,血氣消耗增大。而肝是一個藏血的器官,疲於工作就會受損。
熱性體質的人由於春天陽氣驟升,引發體內熱氣,容易肝火旺盛;相反地,本身肝氣偏弱或肝氣鬱結不舒者,在春天也可能病狀加重。在春天養好肝氣,周身氣血運行調理順暢,有抑制肝火或提升肝氣(解鬱)的作用。
筆者臨床亦十分注重在春季為有關病人調理肝臟。中醫認為,人體氣機通暢,得以血液循環,就能氣血調和心情舒暢,身體健康。若氣機不調,如遇事發怒或擔憂,氣機不舒,則會肝氣鬱結,影響血液循環,心情難以開朗,容易抑鬱。
其中一位女性病人,年前痛失親人,一直情緒低落,常常以淚洗面抑鬱不解,更甚者經常出現頭痛目眩、倦怠及心煩失眠、口苦脇痛等情況。此乃鬱久傷陰化火,憂思過度,致心陰受損肝氣失和。處方以丹梔逍遙散合甘麥大棗湯加減調治,視病情發展加用鬱金、麥冬、百合、五味子、合歡花等滋陰清潤解鬱安神的中藥。同時亦對病人言語開導,鼓勵她放下憂傷。病人經三至四次調理,情況已大有改善。
趁這春光明媚生機處處的季節,放下憂思走出陰霾。這裏為讀者推薦一款疏肝理氣清熱解鬱的開心三花茶:玫瑰花、菊花、合歡花各三錢,泡水代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