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心態+行動 抑鬱可預防

時間:2017-04-03 03:15:23來源:大公網

  圖:多曬太陽可預防抑鬱\資料圖片

  編者按:一人抑鬱,家人傷心,社會經濟受累。數據顯示抑鬱症患者有上升趨勢。究竟這是什麼疾病?可否預防?今期由精神科醫生陳仲謀執筆,讓讀者加深對抑鬱症的認識。\精神科醫生 陳仲謀

  香港人患抑鬱症的數字有逐步增加的趨勢,這樣的發展幾乎是全世界的共通現象。早在二○○○年,世界衛生組織(世衛)已經預料抑鬱症和其他精神病,在二十年後會成人類的「第二號殺手」,當時這個「預言」未受廣泛注意,但在二○一七年的今天,世衛的推斷應該很準確。

  腦出事致身心失調

  根據本地學術機構的研究,香港人患上程度輕重不一的精神病,大約是14.5%,其中最為大眾所認識的相信是抑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這個病的徵狀十分廣泛,主要是病人情緒低落、缺乏專注力、失眠、生活節奏失調,甚至覺得人生沒有任何意義。患者雖然不會因此直接喪命,但可能如同行屍走肉,生活質素無可避免地大大降低。抑鬱症不只是個人的病,而是會連累家庭和社會。由於病人的情緒出現問題,人際關係一定大受影響,工作能力相應就會大幅度削弱。因此,抑鬱症對社群構成的經濟損失是無形和巨大的。而病人和其家人所承受的痛苦,也不足為外人道。

  抑鬱症病人如果諱疾忌醫或藥石亂投,好大機會引起其他精神病甚至自殺的慘劇,機會率大概是七分之一。抑鬱症是由於病人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傳輸生化物質的投送異常,導致身心失調。有幸近年各大藥廠投放大量資源研發「抗抑鬱藥」,能有效控制病情,並減少副作用。不過根治此病,除了要處方適當的藥物外,還要獲得親人和朋友的支持,以及恰如其分的心理輔導。

  許多病可以接種疫苗以作預防,但在可見的將來,製作預防抑鬱症的藥物,似乎未成氣候。但無論如何,於醫療上應是「預防勝於治療」,是故退而求其次,撇開藥物的應用,可以從三個層次去預防抑鬱症——

  一、宗教的信仰:此有助提升靈性上的修為,培養正面的人生觀,增強抗壓能力和「情緒商數」(EQ)。

  二、哲學和心理的鍛煉:心理學家認為精神病人,特別是情緒病的患者,很多時是因為他們扭曲了常規的思維和意念,使內心堆滿了「負能量」。糾正的方法是行為或認知治療(Behavioral or Cognitive Therapy),現在更流行了「正念」(Mindfulness)療法。

  曬太陽誘發多巴胺

  一般而言,上述兩個層次的預防機制,看來是有點抽象和所費不菲,以下第三個層次的預防方法是最為「貼地」和實用,而且不費一分一毫,甚至會節省不少開支,最重要的是以下五個行為範疇,更是人人都能做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