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春雨過後,蟄伏一冬的地面開始冒出層層綠色。雨過天晴走到田野,薺菜、香椿、洋槐花……陸續登場。
如果你是提着籃子有備而來,不用半天工夫,準會讓你籃子滿滿。如果你是野外走走,與這些春天的精靈不期而遇,也會不由自主地把它們盡可能捎回家。
野菜,是大自然在春天送給我們的禮物。整日住在鋼筋水泥閣樓裏的人們,離泥土越來越遠,野菜的誘人味道逐漸成為一種記憶。
小時候的周末,沒有輔導班,也沒有所謂的興趣班。春天一到,母親就給我一個小籃子和小鏟子,讓我到菜園裏挖薺菜。剛開始,母親一遍遍教我認識薺菜,我總是記不住,但是對開過花的薺菜認識得特別清楚,於是我就專挖開過花的薺菜。到了晚上回家,母親看我滿滿一籃子的薺菜哭笑不得,說開花的薺菜就有點老了。數次教我認識薺菜,我總不得要領。自己卻偷偷想到了一個辦法,把花掐掉,以此蒙混過關。後來母親也不太在意,就用開過花的薺菜給我們包餃子,那青青的、帶有春天花朵的味道,成了全家人的美食。
記憶中的春天美味,還有三月的香椿芽,我們家菜地溝對岸有好大一片香椿樹。那片椿樹林沒有分包到戶,屬於集體共有的,也可以說屬於每個村民的。香椿樹一冒芽,我和弟弟就迫不及待地繞到溝對岸,去掐香椿芽,溝那岸的大人們就出來制止我們,說現在才開始冒芽就掐,太可惜了。過幾天漲漲再掐也不遲呀!我和弟弟也不管大人的勸阻,只要看到有葉子的就全部掠走。回到家,用香椿芽炒雞蛋,成了春天裏的一道美餐。
四月裏槐樹開花,是我們村一大景觀。村子西頭有一個長長的河壩,壩子上面全是槐樹。花開時,一串串白色的花瓣從枝葉間懸掛下來,像一串串的葡萄,隨風輕輕擺動,散發出濃郁甜香的氣息,吸引着全村的父老鄉親紛紛前往。
那時口糧都很緊張,往往捉襟見肘。洋槐花的出現,正好填補了糧食的缺口。記得印象最深的是,每次放學,我和弟弟都是拿着口袋,扛着竹竿(竹竿頂端綁着鐵絲鈎),去鈎洋槐花。到家後,母親先把洋槐花洗淨,然後與麵調和在一起,放在鍋裏蒸,沒等掀開鍋蓋,香味就溢滿整個院子。加點調料,每人一大碗,飯菜全有了。
如今吃到野菜也不是一件難事,飯店餐廳應有盡有,但總感覺味道不似從前,有人說現在的野菜來自於大棚種植,也有人說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感覺不到野菜的香味了。我認為,那些飯店餐桌上調製的野菜味永遠無法與記憶中的相比。如果在周末和家人一起去野外採摘,回到家裏慢慢品嘗野菜的同時,何嘗不是在品味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