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作家馮唐\資料圖片
馮唐是我退休前合作最多的內地作家,五六年了,出版了他幾本新作又幾本舊作,其中《不二》成了兩岸三地出版界的一個話題。
馮唐最近在他的專欄裏寫到和我的合作關係,似乎對我的印象還不壞,當然,整篇文章讀下來,發現他的感慨不是因為我有什麼好,而是因為和他合作過的其他編者和出版商都不那麼好,相比之下,似乎我和我服務的天地圖書,就成了這個他說的「末法時代」的稀有動物了。
想起和馮唐的合作,也是一個人結人緣的故事。先前內地有個牛博網,那裏聚合了一批內地思想新銳又放言無忌的文化人,我於是經常在那裏流連。有一段時間發現有不同的作者在那裏談論一本叫做《不二》的書,那麼多人興致盎然,應該有點看頭,於是我到處尋找《不二》,想看看究竟。結果當然找不到,因為這本書根本還沒有在內地出版。
後來我就到處去找馮唐,網上資料顯示他是內地中青代有代表性的作家,據說在某次全國性的評選中,還得到最受歡迎作家排名第一的席次。我想找到他,請他將《不二》的原稿給我看看,如果合適香港市場,也可以考慮出一個繁體字版。
上海出版界的老朋友王為松、陸灝兩位,好不容易幫我打聽到馮唐的手機──原來他竟然在香港,而且寫字樓在灣仔華潤大廈,從他辦公室步行到天地圖書門市部,走快一點十五分鐘可到。
我打電話給他,說明來意,他驚奇地問:「天地圖書不是在台灣嗎?」我說我們門市部就在電車路,靠近修頓球場,你中午吃飯後散步過來,到門市部看看書,先了解我們都出版了什麼書,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把文檔給我。
後來他大概真的來門市部走過了,打電話給我,一起飲了茶,《不二》也就來到我手上。
看了稿,我真正倒抽一口涼氣:這是什麼書?簡直胡鬧!把唐朝時代的幾個大名人:韓愈、唐高宗、禪宗六祖「炒埋一碟」,中間穿梭一個妓女魚玄機,外加一個小和尚。一個妓女把文化、政治、宗教的最高代表人物都搞上床,搞得天昏地暗,不亦樂乎。說它是歷史小說,中間沒有什麼家國大義、起承轉合,說它是淫書,寫性愛也只是就地正法,招來招往,這種書出版有什麼價值?
稿子放着,不敢拍板,過幾天突然想通:這不是淫書,這是一本奇書,它把世間高人都拉下來了,文化、政治、宗教的最高代表人物,也不過就是尋常人一個,五情六慾齊全,人所具有的劣根性他們都有,他們都沒有敗在自己的事業上,但都敗在一個女人手中。
有了「奇書」這個定位,我的心也定了。《金瓶梅》不就是奇書嗎?《紅樓夢》、《西遊記》都可入奇書行列,《不二》當然不在這個層次上,但既屬奇書,也必然會有好奇的讀者看,香港是出版自由的地方,只要不違法,理論上什麼書都可以出。
簽約前有一個小波折,原來馮唐和內地知名社會學家李銀河是好朋友,大概聽說了天地要出版他的《不二》,李銀河好心地提醒馮唐要小心天地圖書。馮唐寫電郵給我,委婉地提到李銀河與天地合作中間的一些齟齬,大概想看看我會有什麼說法。
我回電郵給他,說和李銀河之間的確是有一些不愉快,不過那都是在出版行業不規範的年代發生的,現在公司的管理都已電腦化,一切有數字說明,不必擔心。
於是趕緊簽約,趕緊發排製作。馮唐對香港市場不了解,也沒提出什麼特別要求,初版也就是最基本的條件,他的想法是能出來就可以了,我的想法也差不多,反正都沒抱多大期望。
書出來後惹了一點事,《亞洲周刊》一位書評編輯,有一次和我一位同事說:你們天地圖書怎麼會出這種書?言下之意天地頗不堪。同事趕緊回來報告,董事長趕緊招我去問話,我把自己的想法向他們說明了,同事問,那怎麼答覆他?我說你就說已經把他的看法轉告給責任編輯了。
此外基本平靜,香港人見慣古怪物事,也沒有人會來興師問罪。但後來,《不二》開始受到兩岸三地讀者的歡迎,當年香港書展就把馮唐作為書展特邀作家邀請來了,他在書展做了一場演講,觀眾坐滿一個三四百人的大廳。書展作家講座就是由《亞洲周刊》主辦的,老朋友江迅沒有受到他同事負評的影響。
《不二》很快再版,而且一版再版,加印到我們不敢想像的數字。每次加印我都會寫電郵通知馮唐,書出來後即計算該版次的版稅給他,他的版稅率也因版數增加而不斷提高。馮唐有一次告訴我,他出版一本港版《不二》拿到的版稅,比他在內地出版的所有書的版稅合起來還要多。
後來他的其他新書也相繼由天地圖書出版,新書未寫出來,就梅花間竹地出版他的舊作,這些書當然都沒有《不二》的銷售盛況,但因為《不二》,馮唐廣受港台兩地讀者歡迎。
作者與編者,本來就是命運共同體,天地圖書因為馮唐,當然也賺了不少錢。作者與編者,好則雙贏,壞則互傷,如果不能建立理性、健康、互信、恆久的關係,雙方最終都竹籃打水一場空。當然,理論上說,誰沒有誰都活得下去,天下有多少作者,天下又有多少編者?死了張屠戶,不吃混毛豬,但如果一個作者或編者,都如此不在乎對方,如此自私任性,那你的砒霜,很容易就變成他人的熊掌,你眼睜睜看着自家煮熟的鴨子飛了,豈不要捶胸頓足,吐血而亡?
作者與編者,最值得重視的是互相之間的信任感。作者把稿子交給你,他自然期望你好好經營,用心籌劃,不負他汗血精神;書出來了,他要相信你用心發行推廣,讓更多讀者知道;書賣出去了,他要相信你能依合約支付版稅,版稅多少是另一回事,但隱瞞銷數是不可接受的。
這方面我有深刻教訓,做出版不只是成功時的開心,出紕漏時的沮喪懊惱,也真是不足為外人道。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