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場流行音樂會,只有八成人入場。
不知何時開始,流行音樂會必定滿座的。無論歌手紅或不紅,多人喜歡還是少人喜歡,紅館都總會爆滿。香港的流行音樂真的如此蓬勃嗎?你我心中都有答案。
然而,爆滿何來?操作是這樣的:大部分演唱會,只有兩成門票公開發售,其餘八成,都流入贊助商之手,由贊助商用自己的方法處理門票。信用卡贊助通常會用優先訂票的方式給觀眾多一個買票渠道;而其他贊助商,如果是當紅歌手,可以跟本身產品做捆綁式銷售,以收宣傳之效;也可以門票當人情,私相授受,當然這都是合法的。
問題是,未能擠滿紅館的歌手,怎麼辦?有關方面會在演出前一兩天割價求售,甚至免費派發,務求做到爆滿的聲勢。然而,量足夠了,但質呢?爆滿的背後,有多少人真心想看?而最要命的是,這班在紅館滑手機的一群,通常都佔了最好的位置。
如果你是歌手,想要一場八成滿、每一位都是歌迷、充滿氣氛的演唱會,還是全場滿座、前排滑手機、氣氛靜寂的演唱會?
與其求爆,不如求真。曾經有歌手說,即使只剩一個人,都會唱下去。
請讓歌手看見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