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尖沙咀聖安德烈堂採用紅磚結構
英國人將二十世紀初流行的建築風格,統稱為「愛德華建築」,即是愛德華七世在任國王時期所出現的建築。當時流行新古典、新巴洛克或新哥德式等不同風格,喜用紅磚為外牆,並以紅磚與灰泥交錯砌成帶狀磚飾,以營造色彩效果。
一九○六年落成的聖安德烈堂,是香港其中一座典型的愛德華時期建築,屬新哥德式(哥德復興式)風格,室內支柱有帶狀磚飾。此教堂由利安建築師樓設計,該公司創立於一八七四年,在香港是僅次於「巴馬丹拿」的最古老建築師樓,見證了本地西式建築百多年來的演變。
利安以多產見稱,中環曾有不少商業大樓出自利安手筆,但大部分已經拆卸重建。今天尚存的二十世紀初建築除了聖安德烈堂外,還有舊牛奶公司倉庫、猶太教堂、舊病理檢驗所、聖保祿天主教小學(原為孤兒院)、香港大學本部大樓,和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等。這些宏偉又漂亮的宗教或公共建築,已先後被列為法定古蹟或一級歷史建築了。
同期具有愛德華時期特色的建築物還有前九龍英童學校和舊上環街市(今餘北座),分別由巴馬丹拿和政府工務局設計,同樣採用紅磚結構,並有紅白相間的帶狀裝飾。「愛德華風格」這個名稱一直延續至喬治五世即位年代,之後現代建築冒起,取代了被視為過時又繁複的愛德華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