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鄉情、友情、親情/凡 心

時間:2017-03-31 03:16:26來源:大公網

  觀摩電影《重回適之路》,最打動我的,是其中的鄉情、友情、親情。

  「適之路」是當年胡適在故鄉上學每天要走的路,為紀念胡適而命名。

  胡適在家鄉上莊上了九年私塾,其性格的溫和寬厚,得益於家鄉及母親的濡染。他少時離家,後考上庚子賠款留學生赴美,一直浪跡在外,直到二十七歲回鄉奔母喪,此後再也未踏足上莊。但胡適對家鄉游子情深,在許多文字中一再寫到他的故鄉和親人。

  胡適隨蔣介石政權撤去台灣後,一度赴美,在那兒當了九年寓公,其間生活不免捉襟見肘。這時年輕的留學生、後成為近代史學家的唐德剛先生與他結下了友誼。唐先生後來在他的書《胡適雜憶》中,對他們的交情及胡適的生活點滴都有所記錄。在那裏胡適就不是一些文字所寫的那樣,儼然一介聖賢,而是個平凡的書生。

  電影中有個重要的人物,是胡適的曾侄孫,現是上莊胡適故居的工作人員。他隨攝製隊到台灣訪問胡適生活過的地方,一進入胡適故居紀念館,見到展覽廳內胡適的塑像,一下子就下跪痛哭。這位曾侄孫從不曾見過胡適,但血管裏流着胡家的血。他跪地長哭,是血濃於水的親情瞬間爆發。

  他又把從家帶來的水灑在胡適的墓前,嘴裏念叨着:這是從老家帶來的。

  少小離家不曾回,卻一直對故鄉魂牽夢繞的胡適,泉下若有知,一定老懷大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