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生生長流/張 泠

時間:2017-03-31 03:16:26來源:大公網

  從紐約回到芝加哥開會,與作曲家朋友A再聚。自去年八月我畢業離開,已半年有餘。其間寫過郵件,分享他創作的音樂,或我推薦的電影。但虛幻世界隻言片語的交流,總歸無法與對面傾談相比。從會議繁忙的日程中尋得縫隙,回到海德公園為數不多的酒吧之一Jimmy's,坐在熟悉的房間,熟悉的位置,喝熟悉的啤酒,談熟悉的話題:音樂,電影,社會,政治。窗外是熟悉的風景和光影幻化。恍覺並未離開過,又似乎隔了一個世紀那麼遠。這樣的對話,漫長,稀少,密集的思維火花碰撞,因而彌足珍貴。

  去年七月,伊朗導演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去世。後來A寫了一部音樂作品,《特寫》(名字取自阿巴斯一九九○年電影名)紀念他。能拍出《春風吹又生》(一九九一)、《風再起時》(一九九九)這樣電影的導演,有對人及世界萬物的關注與關愛。阿巴斯也攝影,喜歡拍各種各樣的門;寫詩,關注自然與風景。比如這樣或許自日本俳句得到靈感的、賦予視覺想像以情感的詩句:「我夢見,被掩埋在,秋葉之下,我的身體開始發芽」,「早晨是白的,夜晚是黑色,中間,是灰色的悲哀」,「火車尖叫,停下來,一隻蝴蝶沉睡在鐵軌上」……與A密語七小時,已是午夜過後。走在海德公園的夜街,雨後濕漉漉的街道,稀疏的人影,道別。特別的知音,在三月的夜晚。 (「鏡屋」五月再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