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歷史學家沈志華,一直關注中蘇關係,曾自費到俄國影印大量蘇共內部檔案,作為自己學術研究的材料,後來又將這些資料公開,讓更多研究者參考,是一位很難得的民間學者。
近年他又將目光轉向中朝關係,最近讀到他一篇有關志願軍援朝前後中朝關係的文章,引用大量文件資料,說明當時兩國之間在是否出兵、如何協調指揮、如何與聯軍談判等問題上,有很多意見相左的地方。
沈志華認為兩國的立場不同,又有歷史因素在心理上起作用,中間又要相當程度看斯大林和蘇共的態度,因此志願軍赴朝,其實是有點憋氣,也頗難施展拳腳的。
東西方兩大陣營,雖然一起打敗了德國法西斯,但在世界格局上彼此又有長遠的利益衝突,朝鮮半島的戰事,其實是兩大陣營交手的結果。其實彼此都剛經過二次大戰的傷痛,還沒有從大災禍中緩過一口氣來,誰都沒有打一次大仗的動機和準備,因此打打談談,到最後還是休兵了事。
但經過這次戰爭的蹂躪,又有多少老百姓家破人亡!
歷史學家提供歷史真相,我們藉此明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