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別有風味「蘿蔔乾」/張金剛

時間:2017-03-31 03:16:02來源:大公網

  嘗過諸多美食,可每至春來,舌尖上的味蕾記憶,總會被一種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鄉味道喚醒,久久不能消逝,非要用心烹製、大快朵頤一番,方可釋懷。這便是,保定阜平老家,最家常、最地道、最樸素的「蘿蔔乾」。

  蘿蔔,以其溫順百搭的平民特質、堪比人參的醫補之效,倍受推崇。山野坡崗、房前屋後,廣為栽植。夏末撒籽、秋初管理、深秋收穫,經歷夏秋更迭,演繹完美嬗變。一畦畦、一壟壟,破土拔高的蘿蔔,頂着纓子、光着膀子,霸氣外露,笑傲秋風。辛勤的農人,早已全家動員、擺開陣勢,弓着腰挨個兒拔出,片刻便堆成小山模樣:又是一季豐收。

  新出土的蘿蔔,沾着泥巴,成了花狗兒臉。清水一洗,溜滑明淨,外表水嫩光鮮,內心清純火辣,格外招人喜歡。生吃脆如梨,清熱解渴,或將辣出「搖滾嗓」;熟吃甘似芋,順氣滋補,或將吃出「好身板」。如此美味,除了窖藏鮮食之外,勤勞智慧的阜平人,還發明了「曬蘿蔔乾」的貯存方法,且衍生出別有風味的家常美食,令蘿蔔以另一種姿態示人。

  天高雲淡,秋風勁吹。農人們都趁着如此好天氣,坐在地裏、擼起袖子,左手摁擦床、右手擦蘿蔔,嚓嚓嚓嚓,動作麻利,有着音樂的律動,片刻將滿地蘿蔔擦成了乾兒。提着籃,步於野,晾曬在田地、石頭上,白花花、亮閃閃。白天擦不完的蘿蔔,挑回家,在燈下繼續擦,曬於庭院、屋頂。曬完,便交於時間、陽光、秋風,靜待收穫蘿蔔乾。曬成的蘿蔔乾,水分蒸乾,扭曲萎縮,色澤暗黃,如片片秋葉,散發着絲絲蘿蔔清香。掃成一堆,唰啦啦作響;裝入口袋,便可貯存一冬,更待開春。色白、細膩、品相好的蘿蔔乾,常拿到市場售賣,貼補家用。如今,母親總會將最好的,精心保存;開水焯了,再曬乾,捎給我,補充春季時蔬寥寥的餐桌,蘿蔔乾兒便成了我家的「寵兒」。

  焯好的蘿蔔乾,清水浸泡半日,吸飽水分,由乾變軟、由曲變展,鋪了一整盆。話說,蘿蔔乾這枚歲月塵封、補水裝嫩的主角兒「老臘肉」,若真想變成餐桌美味,還委實離不開春季新生、青春煥發的配角兒「小鮮肉」來助陣。

  最經典的黃金搭檔,當屬春韮。韮菜是春天最敏感的先知,早早地齊刷刷列隊在田壟。水靈靈、滋味足的春韮,配以亮白水嫩的蘿蔔乾,以及阜平太行深山特製的醃臘肉,統統切剁成碎末,佐以生薑、甜麵醬、家做的花椒麵等調料,用力攪拌,便製成了香味濃郁的餡料。

  可以蒸包子。擀好麵皮,將韮菜蘿蔔乾餡兒包起,捏出數道褶,很是美觀。籠屜上蒸二十分鐘,遠遠便可聞到噴鼻的香味:韮菜香、饅頭香、蘿蔔香、醃肉香,匯成獨特的包子香,充滿誘惑、不可抵擋。熱乎乎捏起,不顧形象便開吃。久違的味道,穿越一年又一年,在當下享受,頓時有種想哭的衝動,卻又被狂吃的喜悅衝散,想必這就是時光的味道、鄉愁的味道、饕餮的味道。一口氣吃了五個,仍樂不釋手。還可以包餃子,只是餡料需剁得細碎一些。熱騰騰端上桌,蘸上蒜蓉陳醋,吃得那叫一個爽。

  葷食的傳統吃法,還有雜燴。蘿蔔乾切條、醃臘肉切塊,配以海帶、豆腐、粉條,在架起劈柴的鐵鍋上慢火燴燉;傍熟之際,放入切碎的春生菠菜,片刻出鍋。色香味俱全的蘿蔔乾燴菜,是米飯、饅頭最好的下飯菜。素食蘿蔔乾,可以涼拌。春韮切碎、菠菜焯水,配足調料,炸個花椒或辣椒油,拌醋即食。雖簡單,卻很有滋味。

  蘿蔔乾,生性寡淡,卻與味道香鬱的春韮、醃肉、菠菜等相融共生,葷素、濃淡皆相宜,成為阜平尋常百姓餐桌的春季必備,世代沿襲,別有風味。某日,入餐館,服務生報出「韮菜蘿蔔乾包子」時,味蕾密碼瞬間解碼,一時鄉愁氾濫,無法自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