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洛陽橋由宋朝始建,歷史悠久 資料圖片
泉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晉江口蟳埔魚鮮的滋味尚留齒間,往東北越四十里,我來到洛陽江畔,訪尋「千古石橋第一」之洛陽橋。人皆知洛陽古都卧中原,鑲在東南八閩福地的泉州何來「洛陽」?一說唐宣宗懷揣重振大唐氣象之風度,便服微行,覽山川勝概,行至此地,大發「類吾洛陽」之感慨;一說唐初中原戰禍頻仍,百姓大舉南遷,一路泥丸,跋涉到泉州的,多為河南洛水一帶的居民,觀此處山川地貌似古都洛陽,因名之「洛陽江」。朔江西上,群山逶迤數百里,重巒疊嶂,百溪匯流東去入海。洛陽江口,古代晉江與惠安兩縣交界處,海潮掀滾,「水闊五里,深不可址」(宋人方勺《泊宅篇》),有「洛陽天塹」之稱。那座宋代石橋便跨於此。
車子跟着導航,順海濱北行,一路領略閩南沿海建築的別樣風情,時間不知不覺在車輪間滾過,一道跨海飛樑霍地闖入眼簾。彩練行空,玉虹青霄,長虹卧波……本是慕名而來,思緒卻被這第一眼的印象絆住了,一時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南宋知泉州府王十朋有題詩一首,「北望中原萬里遙,南來喜見洛陽橋。人行跨海金鰲背,亭壓空江玉虹腰」,此時倒是豁然開悟。是啊!古橋,向來入得了詩詞。無論是「跨海為橋布石牢,那知直下壓靈鰲。基連島嶼規模壯,勢截淵潭氣象豪」的寫實之句,還是「一望五里排琨瑤,行人不憂滄海潮。憚憧往來乘仙飆,蔡公作成去還朝」的頌蔡公之詞,都將千百年來惠民便民的津樑,載上了詩人的情懷。
蔡襄,字君謨,以書法聞於後世,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北宋至和、嘉祐年間,兩知泉州府,宣導、主持修建洛陽橋,官至翰林學士,南宋時追謚「忠惠」。欲知公之惠,須讀萬安碑。洛陽橋,又稱萬安橋,因古之萬安度而得名。來到祠堂中殿,看到舉世聞名的萬安碑,即《萬安度石橋記》之碑刻,文曰:「泉州萬安度石橋,始造於皇祐五年四月庚寅,以嘉祐四年十二月辛未訖功。累址於淵,釃水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長三千六百尺,廣丈有五尺,翼以扶欄,如其長之數而兩之,靡金錢一千四百萬,求諸施者。渡實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職其事盧錫、王實、許忠,浮圖義波、宗善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陽蔡襄為之合樂燕飲而落之。明年秋,蒙召還京,道由是出,因紀所作,勒於岸左。」全文凝練優美,大字刻石,書法端勁高古,雄偉遒麗,與石橋爭勝。
比之歷史,民間傳說更為斑斕。相傳萬安度,每歲必遇狂風巨浪,或水怪作祟,舟覆人溺無以計數。北宋大中年間的某日,滿載百姓的舟船行至江心,頃刻狂風大作,眼看要舟傾人亡,忽然空中傳來:「有蔡學士在,勿傷其舟。」已而風平浪息,人與舟都安然無恙。舟中有一孕婦,夫君姓蔡,心中不免驚異,遂發願:「若生子,官至學士,一定讓其建造輿梁以免舟渡之苦。」後來生下蔡襄,天佑學士,以狀元及第,郡守泉州。蔡母知道當年的許願應驗,頻頻督促兒子建造萬安橋。然而,海濤濁浪,哪是人力所能勝之,蔡公苦於無計可施。一日,觀音菩薩託夢,讓其派人求助海龍王。他寫了一封求助公文,問左右:「誰人下得海?」一吏答:「小人夏得海。」原來此人名叫夏得海,音誤,領命。他深恐此番下海,有去無回,便酣飲起來,沉醉半日,潮落而醒,驚見公文袋已變,急忙呈交郡守。蔡公啟閱,但見一「醋」字,拆字分析,頓悟:海神令我廿一日酉時興工。至期,海潮果然退去,萬安橋在神靈的護佑下落成。
離開祠堂不遠,就上到洛陽橋。宋刻石人對立於橋樑兩側,多少個潮起潮落中,守護着萬年安瀾的願望。順着千年的長石,穿過風雲變幻,來到中亭旁的古榕下,又是一片碑林。年代最為久遠的「萬安祝」,立於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年)冬十月初四日,同樣是宋代石刻「萬古安瀾」,斜鐫石壁,同「萬安祝」碑呼應,向世人訴說着千百年來的願景。
往來憑欄詩詞稠,站在對面的鎮風塔旁,憑欄遠望,正逢落潮,江水早已淺了下去,露出大片濕地。筏型銳角橋墩披浪分流的壯景是看不到了,只見無數的牡蠣仍然固守着橋墩,我能想像「潮來直湧千尋雪,日落斜橫百丈虹」的恢宏。遠處擱淺的漁舟散落在濕地的水窪處,泥灘上,有海鷗,還有那不知名的長嘴鳥,靜靜地發着呆,這景色像極了淺淡的水墨畫。倏地,畫動了起來。
不,是兩隻海鷗在動。它們追逐着,飛向長空,俯瞰長橋,望見一個身穿寬袍長衫的我,夾在剛與太守合樂宴飲完的人群中,從這頭的晉江縣,走向長橋的另一頭惠安縣。今天,歷七年之久、耗銀千多萬兩的萬安橋,架起來了。兩岸百姓再也不用冒舟傾人覆的風險了,也了卻了太守的一段心願,這樣的好日子,放在誰身上能不是一件樂事?我們選了上好的米酒,犒勞工匠,與太守一起開懷暢飲,三碗酒下肚,人人臉泛紅潮,開橋儀式開始了。在震天的鞭炮聲和鼓樂聲中,我們跟在太守蔡公身後,迎着泉州灣的海風,走向橋端,走向未來。兩旁的武士像,威風凜凜,還有那月光菩薩塔、陀羅尼經幢塔、阿育王塔、鎮風塔、五輪塔,鎮守着長橋。天地間,好一派大宋風光!恍惚中,來到橋的另一端,一個眉間含笑、豐頤長髯、峨冠寬袍的長者雕像佇立眼前,這位就是蔡公了。忽焉思散,從畫中驚醒,回到現實,原來今日拜公像,浩歌胸中生。
不知覺不覺中,往事已越千年。目光移至遠處,一座現代化的跨海高速大橋上,川流不息,為古老的泉州灣點綴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