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把他也請下神台/凡 心

時間:2017-03-29 03:16:12來源:大公網

  不少中國人的思維容易走極端,社會上「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頗為流行,對人的評價就難以做到公允。

  學術研究也有這種風氣。過去一談魯迅先生,就高抬他到「神」一般的位置,他的思想、文學創作、社會活動都賦以美言,乃至全盤肯定。與他有過論戰過節的其他學人、作家就被打入另冊,簡單地否定,不作或少作認真研究。

  內地這若干年,恢復了胡適先生應有的地位,專門研究他的機構成立了,《胡適全集》出版了,有關他的資料上網就能查到了,社會上也出現了一批「胡粉」。為了褒揚胡適先生,有人把他與魯迅先生對立起來,不恰當地抬高他的學術成就及人格品德。

  這種比較和評價實不恰當。

  兩位先生都是「五四」時代的思想先行者,在不同領域各有成就,對新文化運動各有貢獻。

  魯迅性格的冷峻與胡適的溫厚,是同一時代兩種文人的風格,也才體現出社會正常的形態。全面肯定胡適,是另一種思想極端的表現。

  中文大學《重回適之路》的電影觀摩會上,主持者陳方正教授及導演高小龍對胡適先生的評價都有清晰立場,兩人看法也有差異,這反映出一種比較實在的做學問態度。

  魯迅先生已走下神台,但這不影響他的偉大。把胡適先生也請下神台,也不會否定其歷史貢獻。改變「造神」風氣的研究,才是研究歷史與做學問的正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