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中樂團訪俄表演揮灑自如

時間:2017-03-27 03:16:03來源:大公網

  圖:巴舒密特指揮香港中樂團及莫斯科精英室樂團演出《五幅中國畫》

香港中樂團提供

  香港中樂團以三十一人的小組形式展開今年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慶典外訪巡演的第一站,是俄羅斯文化重鎮聖彼得堡,及二○一四年舉行冬季奧運會的索契(Sochi),合共舉行了三場音樂會,以小組合奏、重奏及獨奏節目為主。三場演出觀眾反應之熱烈,包括全場起立鼓掌的場面,在香港並不多見。此次巡演達到了展示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獨特色彩與音樂的目的,樂團研發成功的環保胡琴有出色的表現,又能凸顯香港作曲家作品及香港新一代樂手的音樂丰采,還有在內地及台灣的元素在內,展示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在音樂文化上的廣泛包容性。

  周凡夫

  在聖彼得堡演出的Jaani kirik音樂廳,二○一一年改建自一座十九世紀的教堂,合共可容納觀眾四百五十八人,舞台頂上仍保留着教堂的圓拱蒼穹,場館基本上是矩形的鞋盒狀,亦有相當高的樓底空間,很適合小型音樂會。在首場演出中,不算領奏,擔任獨奏的八位樂師,分別在台灣、內地和香港成長,所奏樂曲傳統風格與現代風格兼備,可說是變化豐富、多式多樣,全場爆滿的觀眾聽得如痴如醉。

  由簡入繁層層推進

  閻惠昌指揮兩組風味不同的小組合奏開場,戲曲味的《夜深沉》風格濃烈,《廣東小調聯奏》活潑歡娛,一北一南,對照鮮明,場內氣氛即時高漲。接着七首樂曲的安排,由個人獨奏,到二重奏、五人小組伴奏的獨奏、絲弦五重奏、胡琴六重奏,然後是九人的即興合奏,可以說是由簡入繁,由少漸多,一層一層推進,一曲一曲加強的設計。

  首先登場的是張重雪的二胡獨奏《空山鳥語》,滑音與仿鳥聲效果確讓很多人感到新奇,趙太生的三弦獨奏《十八板》卻是硬朗色彩中帶着滑稽風趣的音樂,與接着由台灣兩位笙樂手陳奕濰(高音笙)、楊心瑜(中音笙)自作自奏的笙二重奏《點線方圓間》,帶有現代演奏技巧及風格,相互比較,便產生頗大的反差。

  接着一組三首樂曲的風格都較為傳統。羅晶獨奏的古箏曲《侗族舞曲》,在五人小組伴奏下,將古箏的鏗鏘與鮮明的節奏發揮得很好;接着由張重雪帶領的兩首絲弦五重奏,先奏的古曲《陽關三疊》,旋律簡潔真摯,展現絲弦之樂的感人音色;但後奏胡登跳的《躍龍》,卻是節奏音色對比變化頗大,同時帶有一定的戲劇性,演奏揚琴的李孟學一再要兼奏堂鼓,五位樂手還要一再吟唱無詞歌,增添了樂曲的趣味和吸引力。

  香港作品帶來驚喜

  接着兩首香港作曲家的作品,繼續將音樂會升溫。伍敬彬的胡琴六重奏《山鬼》,藉着鬼神的奇幻題材,將樂團自己研發的環保胡琴的性能和表現力盡量發揮,在速度旋律節奏色彩上都有頗大幅度的對比變化。

  接着演奏香港作曲家曾葉發的《偶拾》,演出時全場暗燈,四位樂手分處舞台四角,舞台前右邊的李孟學(揚琴),和左邊的董曉露(革胡),背對側坐;舞台後的陸健斌(打擊樂)及馬瑋謙(嗩吶)則背對觀眾。另在U形樓座上,還有在演出中加入的五位樂手,中間的是孫永志(笛),兩側則是楊心瑜(笙)、葛楊(小阮)、邵珮儀(琵琶)、張重雪(二胡)。全曲長約七、八分鐘,音樂變化幅度很大,有很獨特的戲劇性效果,全場反應熱烈。

  可以說,這兩首展現出全新感覺的香港作品,讓俄羅斯觀眾擺脫了「民族」的耳中屏障,得以全身浸入到音樂中去,帶來驚喜感覺,也為壓軸一曲趙季平的管子協奏曲《絲綢之路》幻想曲的獨特西域色彩升溫,擔任管子獨奏的馬瑋謙,更是贏得無比熱烈的掌聲。雖然當天晚上只選奏了第二、四、五,合共三個樂章,仍有很不錯的效果。在不停掌聲下,閻惠昌指揮樂隊加奏一曲形神兼備,充滿活力的《賽馬》,才在全場聽眾起立鼓掌的熱烈場面下將音樂會結束。

  獨奏重奏皆動人心

  從聖彼得堡南飛三小時便抵達黑海東岸的著名度假勝地索契。在索契的首場音樂會安排在索契室內樂及管風琴音樂廳(Sochi Chamber Music and Organ Hall)舉行,這是一個建於近代的音樂場館,館內建有管風琴,座位約有三百四十個,音響效果聽來很不錯。演出的全部是獨奏、重奏曲目,閻惠昌不用上台指揮。

  當晚演奏了十一首樂曲,其中五首樂曲在聖彼得堡演奏過,包括《空山鳥語》、《點線方圓間》、《陽關三疊》、《躍龍》和《山鬼》。音樂會以熱鬧開場,熱鬧結束,開場曲與壓軸曲都是在聖彼得堡沒有演出的。開場曲《喜酒歌》(王林高曲),由四人吹打樂伴奏,兩位嗩吶樂師羅行良和馬瑋謙領奏,八分鐘的音樂充滿熱鬧諧趣,兩位領奏更口含嗩子奏出人聲,將傳統卡戲的絕活融合其中,兩位領奏樂師藉着喝酒、勸酒、鬧酒,即時便將音樂廳內的熱度提升。

  緊接着三首獨奏曲,除張重雪再奏《空山鳥語》,趙太生的三弦獨奏改奏《邊寨之歌》,其揮灑的演奏和獨奏的音色令到有觀眾衝口而出高叫Bravo!羅晶的古箏獨奏是採用了古琴吟唱技法的《鐵馬吟》,與《侗族舞曲》相較便是一靜一動。

  還有以五架頭演奏的廣東音樂《雙聲恨》,採用軟弓演奏,凸顯廣東音樂傳統韻味的樂曲,與前曲笙二重奏《點線方圓間》,及後曲胡琴六重奏《山鬼》,形成很鮮明的對照。音樂會壓軸一曲由嗩吶獨奏《百鳥朝鳳》,以笙、笛、梆子三人伴奏,熱烈跳躍,結束前一段循環換氣的長音演奏,更是討彩。這場音樂會同樣很多觀眾起立鼓掌,很多人還留下來,在大堂和樂師進行直接交流,場面更是熱鬧,人人都圍着各樂師,對各種樂器大感興趣,久久不散,大家都被樂師的音樂打動了。

  中俄樂手同台較勁

  在索契的第二場演出安排在金碧輝煌的索契冬季劇院(Winter Theatre Sochi),聯同人氣鼎盛的巴舒密特(Yuri Bastmet)和他領導的莫斯科精英室樂團(Moscow Soloist Chamber Ensemble,簡稱MSCO)同台表演,是第十屆索契冬季國際藝術節(Sochi Winter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ts)的重點節目,這場東、西方兩個樂團同台的演出,以「中國與歐洲相融」(When China Meets Europe)為名,被稱為「索契藝術節有史以來最不尋常」(the most unusual one in the history of the Festival in Sochi)的演出,背後的意義確不尋常。

  當晚的演出MSCO和HKCO的樂師在舞台上分置左右(觀眾角度),各約二、三十人,巴舒密特指揮MSCO演奏葛利克選自《霍爾堡》組曲中的前奏曲開場,很動人的抒情弦樂音調,其後再演奏一曲柴可夫斯基的帶有悲情的弦樂曲《悲歌》;下半場則演奏了莫扎特輕快的D大調嬉遊曲K136,繼後巴舒密特更坐在樂隊前邊,擔任中提琴獨奏兼指揮,演奏史特拉汶斯基的《俄羅斯之歌》(Russian Song),展示的仍是美妙的弦樂和諧之美。

  香港中樂團上半場演奏了彭修文編曲,鏗鏘有力的古曲《將軍令》,繼而是色彩獨特,活躍輕快的《廣東小調聯奏》,下半場是充滿戲劇色彩,洋溢着澎湃感情的傳統京劇曲牌《夜深沉》,和更戲劇性的香港作曲家莫建兒的《圓來緣去》(小組版),演出時分由笛子、笙和嗩吶組成兩個三人組,分處於觀眾席兩邊側門,分別呼應着舞台上的演奏,樂曲餘音未散,已有人大叫Bravo!

  兩團互動各具特色

  中俄兩個著名樂團的樂手輪流安坐舞台上,與觀眾一起去感受來自不同文化源流的音樂,兩個樂團各自演奏的四首樂曲,各有不同取向,亦正好構成鮮明的對照。很明顯地,MSCO突出其弦樂優美和諧的特點,而HKCO的選曲則富有能量與活力感,這亦正好是香港此一東方大都會的寫照,而且更能討好觀眾,就現場氣氛的反應便可以見出。但這並非東西方音樂本質上的差異,主要是選曲上的取捨帶來的分別而已。

  原計劃安排中西樂互動的樂曲有四首,但巴舒密特當晚發高燒,他本來以中提琴和HKCO演奏華彥鈞(彭修文版)的《二泉映月》,要改由樂團中胡樂師毛清華獨奏,為此,增添了展示環保胡琴與樂團合作時的和諧之美,大大改變了觀眾對傳統胡琴音色強烈個性化且帶有噪音的觀念。相對應地,HKCO的琵琶樂師邵珮儀在巴舒密特指揮下,與MSCO演奏譚盾所寫的琵琶與弦樂團協奏曲,邵珮儀準備充分,全曲背譜,奏來信心十足,華彩樂段更是揮灑自如,可以說,邵珮儀以她的樂器征服了俄羅斯的台上台下,見出兩者對話有很不錯的效果。

  另外兩首由兩個樂團同台演奏的樂曲,其一是結束半場,由俄羅斯現代作曲家阿歷山大.柴可夫斯基(Alexander Tchaikovsky)特別為這次兩團攜手而創作的新作《中國畫五幅》組曲,以五首樂曲組成,每曲描寫一幅畫,主要運用了弦樂和中樂的拉弦及彈撥,營造的是中國畫的清淡風格;全曲能很和諧地將兩個樂團作出融合,欠缺的是兩個樂團獨特的個性上的撞擊。其二是音樂會壓軸,譚盾採用電影《卧虎藏龍》配樂所寫成的組曲的中、西樂隊版本,但只選奏第一首《卧虎藏龍》和第六首《永別》;原曲是大提琴和二胡擔任獨奏及雙樂隊的交響協奏曲,巴舒密特改用中提琴,便較大提琴高了一個八度,音色厚度亦有不同,為此,與二胡的對比幅度便變得較小,兩把琴的對話差異幅度亦較窄了,但和諧程度融合效果都很不錯;第六首《永別》,節奏平緩得多,前後兩段音樂對比,一強一弱、一剛一柔,在發揮雙樂隊及雙獨奏樂器的表現力而言,可以說較《五幅中國畫》豐富得多,色彩變化亦大得多。

  其實中西樂團同台演奏的做法,並非這次首創,但過往選奏的都是改編自西樂的作品,這次不僅委約作曲家度身創作,而且是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樂團合作,儘管因為種種原因,仍未盡發揮不同樂團的特色及兩者相融提升的效果,但卻證明不同民族的樂團組合來演奏,來擴展音樂的表現力,那確是存在着可以發展的空間。難怪當晚身體不適的巴舒密特,仍難禁興奮之情,在音樂會後隨同大夥兒去夜宵喝酒,而香港中樂團的巡演亦在兩個樂團的主腦舉杯言歡下寫下圓滿的句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