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友誼商店憶舊/馬承鈞

時間:2017-03-26 03:15:48來源:大公網

  記憶中,我喝的第一罐可口可樂,是整整四十年前─一九七七年春天在寧波友誼商店買的。

  產於美國的可口可樂,其實早在九十年前的一九二七年就在上海建起第一家中國工廠。「喝可樂,抽洋煙,看電影,上舞廳」成為當年上海灘時尚一族的風向標。一九四九年以後,可口可樂作為「資產階級生活方式」與其他「洋玩意兒」一起被「掃地出門」,從此在內地銷聲匿跡。一九七七年底,告別「十年浩劫」的共和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有關部門終於准許可口可樂可以「有保留地」來華銷售,但銷售地點則嚴格限制在各大城市的國營友誼商店。

  那時寧波友誼商店位於中山東路三江口的鬧市區,上下三層,是甬城唯一一家憑外幣或外匯券、僑匯券購物的涉外商店。當時我國剛剛走出計劃經濟,百廢俱興,市場供應十分匱乏,無論工業品還是副食品都供不應求。國家為了吸納外匯,就由各地的友誼商店肩負起供應外賓和僑眷生活需求,憑外幣、外匯券和僑匯券來購買所謂「緊俏商品」,所以友誼商店也被市民稱為僑匯商店。友誼商店的銷售對象嚴格控制在來華工作、旅遊的外國人和歸國華僑、僑眷、外交官及港澳台同胞,對外則「閒人莫入」。

  記得當時寧波友誼商店經營範圍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進口高檔消費品,如外國產的西裝領帶、裘皮服裝、皮鞋、照相機、答錄機及洋煙洋酒、洋飲料、乳酪、巧克力等等;二是國產優質名牌商品,如茅台酒、中華煙、中華牙膏、純毛線、永久自行車、蝴蝶牌縫紉機、旗袍、絲綢錦緞、古玩字畫和珠寶首飾、玉雕瓷器等高檔工藝品。在計劃經濟時代,這些消費品對於普通市民而言是望塵莫及求之不得的,故友誼商店又被稱為「奢侈品大本營」。因為該店不對外開放,普通人只能從窗外一窺其神秘的「尊容」。

  查閱我當年的日記記載,當時友誼商店一瓶可口可樂標價四角五分人民幣,須收兩張外匯券或僑匯券,當時市場上普通汽水售價一角;一瓶五十三度飛天牌茅台酒標價四點五元,另交八十張僑匯券。一九七九年中秋節,我在友誼商店花六十七元和一百張外匯券購得一輛上海產永久自行車,用了不到九塊五角買了兩瓶五星牌茅台。當時市場上這些商品難得一見,所以商店附近常常有「黃牛」出沒,暗地倒賣外匯券和僑匯券。

  記得當時每逢有外賓或海外旅行團來甬遊覽,友誼商店就會敞開大門,周圍還有便衣執勤。外事接待車直接開到商店門口,外事官員和導遊領着外賓浩浩蕩蕩前來購物,商店內外頓時熱鬧起來。中秋節那天,就來了幾個西歐和美國旅行團,熙熙攘攘的老外對景德鎮瓷器、杭州絲綢和西湖龍井尤感興趣,購者踴躍,營業員忙得不亦樂乎。喧鬧過後,滿載而歸的老外們抱着「淘寶」所得、喜笑顏開地喊着「OK」上車乘興而去。

  翻天覆地今勝昔,九州生氣恃風雷。四十年後的今天,神州大地國早已舊貌換新顏,市場供給空前繁榮,各種檔次的商品應有盡有敞開供應,內地不少地方也生產可口可樂之類「洋飲料」,可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當年各地風光一時的友誼商店也早已完成它的歷史使命,悄然退出歷史舞台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