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當代藝術探索人之「第二天性」

時間:2017-03-25 03:16:03來源:大公網

  圖:策展人方敏兒示範與雕塑作品《Beethoven's Trumpet(With Ear)Opus 127》說話互動 大公報記者梁舒婷攝

  【大公報訊】記者梁舒婷報道:Chi Art Space於清水灣設立旗下第二個藝術空間,展廳面積包括兩層合共超過五千四百平方呎,日前首展「Second Nature:一個屬於你的當代藝術展」開幕,呈獻超過二十件來自香港、內地及國際藝術家的作品。

  工業廢料中再生叢林

  清水灣Chi Art Space開幕以後將為K11 Art Foundation提供平台,培養本地當代藝術家、策展人,推動本地藝術發展。是次展覽「Second Nature」由香港獨立策展人方敏兒策展,作為藝術空間的開幕首站,其汲取靈感於展場的地理環境。她介紹:「來到之後見到展覽空間背後的山脈線,側邊是一排連貫有序的新建當代建築,『自然』與『人造』互相呼應。」

  以這兩個概念為繆思,展覽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展廳以自然、歷史和人類文明的文化痕跡為切入點,第二展廳則匯集藝術家在新媒體、互動作品和當代藝術創作中對社會狀態和數碼發展的反思。方敏兒別出心裁地在展覽遊覽路線的首、尾放置了本地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最近展覽入口是香港藝術家林佑森的混合媒介作品,探討都市及生物、山水的關係,呼應主題。他介紹自己的作品靈感源於水管縫隙之間長出的植物,以銅管、銅線、金屬零件為骨幹,鐵鏽為綠葉,將電子器材和被淘汰的工業成品組成一片叢林。

  正如展覽主題「一個屬於你的當代藝術展」,方敏兒希望觀者能親身參與到展覽中,因此是次與觀眾互動的裝置也是展覽亮點之一。

  互動裝置人聲奏貝多芬

  如美國藝術家John Baldessari帶來的巨型雕塑作品《Beethoven's Trumpet(With Ear) Opus 127》,由一隻玻璃纖維製的耳朵和青銅小號組成。當人站在小號前說話,小號便會開始播放貝多芬的《降E大調第12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27》,令人不由想起作此樂章時已接近完全失聰的貝多芬。

  另外,幾個來自內地的藝術家組合也帶來了具啟發性的作品。烏托邦小組展出其進行《理雅各博物館計劃》時創作的高達三米的版畫作品,四人組成的非牟利實驗藝術機構「華茂一樓」把四處周遊和隨意「開業」的《有夢賓館》從柏林帶到香港展出。

  展覽由即日起展至四月九日,清水灣Chi Art Space位於清水灣道663號,詳情可瀏覽網頁:www.k11artfoundation.org。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