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明代玉器琢藝多變\李英豪

時間:2017-03-24 03:16:12來源:大公網

  收藏古玉人士中,對明代玉藝毀譽參半。其實無可厚非,因為各有喜好。況且,明代玉雕除了個別風格迥異外,更有不同時期及不同地域之分。例如明代中期,北方與南方琢玉手法截然不同。北玉俗稱「粗大明」,粗獷而渾厚,但病在加工粗、棱角硬、地子不甚平滑。南玉則精巧細緻,紋飾秀雅幽美,地子平整,邊線流鬯;仍繼承明代前期深層立體鏤雕,講究琢藝,尋且受當時織錦和剔紅漆影響,裝飾性強,選料亦精細。

  附圖為明代中後期南方玉工代表作之一,用優質青玉雕「鶴鹿同春」人物雙耳杯,作陳設品。從中可見作者融合了透雕(鏤刻)、立體圓雕、深層浮雕等等技巧,看似古陶瓷的堆貼手法;由於靈活運用,如巧奪天工。這類明玉於中後期以蘇州一帶為主流。

  筆者過去數十年來,曾先後到過我國不少博物館,有緣細賞不同時期及地區的明代玉器精品。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明宮遺玉」、定陵發掘出的明代玉禮器、酒器,山東省博物館珍藏的初期魯王朱檀墓遺玉(如雕花白玉杯),南京市博物館珍藏汪興祖墓的十三塊多層次透雕雲龍玉帶飾,以及上海博物館珍藏的明代中期玉佩飾,皆為瑰寶。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