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八年,荷蘭左翼導演尤里斯.伊文思(Joris Ivens)與夫人瑪塞琳.洛里丹(Marceline Lorridan)在中國拍了一部實驗電影《風的故事》。這是繼支持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四萬萬》(一九三九)、《早春》(一九五八)以及記錄「文革」時期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的《愚公移山》(一九七七)之後,「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和「飛翔的荷蘭人」伊文思第四次來中國拍片。
《風》融入劇情與記錄、歷史影像與童年記憶,現實與回憶、夢境、神話傳說等,涉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有京劇、美猴王、嫦娥、龍面具、大足觀音、樂山大佛、長城、兵馬俑、氣與風……也向法國導演梅里愛默片《月球旅行記》(一九一二)致敬。
《風》配樂非常獨特,法國作曲家和演奏家Michel Portal作的輕盈詭譎音樂由他自己以單簧管和色士風演奏,配合飛機在雲層穿行的航拍鏡頭,有強烈的「風」和「氣息」感(因為這兩種樂器需要吹奏和熟練的氣息使用)。人的呼吸、風的呼吸、影像與聲音的呼吸,融為一體。也聽到那時人們喜歡唱的歌《康定情歌》與《故鄉的雲》。
伊文思漫遊月宮,偶遇嫦娥與李白。這位浪漫詩人泛舟飲酒,醉吟「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然後為了擁抱水中月影,溺水而亡……片中那位做龍面具的可愛的手藝人,獲贈伊文思早期劇情片《Branding》(一九二九)拷貝。手藝人與創作者惺惺相惜,交換信物。龍面具在光影變化下風雨如晦,可呼風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