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天台宗對香港佛教的影響

時間:2017-03-20 10:29:35來源:大公網

  天台宗是由隋代智顗大師創立,是中國佛教中創立最早,最為興盛,影響最大的宗派之一。

  從近代佛教史來看,香港佛教與江淮佛教都是「教宏天台,行修禪淨」,許多曾經來港弘法的高僧如圓瑛、太虛,倓虛、虛雲、寶靜、靄亭等都是在上海、鎮江等江南重鎮弘法的大師,並且多次到香港開設道場,講經弘法。近代天台宗大德諦閑法師,又是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的太師祖。上海作為天台宗的重鎮,與香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港滬佛教界的交往具有近水樓台般的地緣人緣佛緣優勢。

覺光法師將粉嶺「觀宗講堂寺」正名為「觀宗寺」。 

  天台宗對香港佛教的影響,可溯源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青山禪院之顯奇法師,二次大戰前在弘法精舍布道的寶靜法師,以及戰後接辦弘法精舍而建立華南學佛院的倓虛法師。三位大師同是天台宗泰斗諦閑法師的弟子。香港很多長老大德,例如覺光法師、永惺法師、淨真法師等,都曾受業於寶靜法師和倓虛法師,他們各在不同的佛教團體弘法度生、領導教界,領袖佛音,可見天台宗對香港佛教之影響的深遠持久廣泛。

  位於粉嶺火車站毗鄰的觀宗寺,遠承天台宗鼻祖智顗大師一脈,由法智大師最先在浙江寧波建立弘教修觀而來,至宋代介然法師啟建為十六觀堂,奠定了講學規模。延至民國初年,天台宗四十三祖諦閑大師以恢復祖庭宏願,重建講堂,並將堂名改稱為「觀宗講堂寺」,設辦戒學院、研究院、弘法院,奕葉相承,宗風盛起。大師遵循先賢遺風,教演天台,行歸凈土,善導人生。其嗣法弟子數十人,廣播佛光與四方,其中曾在香港弘法精舍南華學佛院弘法授業的寶靜大師最為出色。

  寶靜大師曾卓錫多處,但法緣以香江為最。法師於1932年承諦閑老法師授記付法,傳持天台正宗,為四十四代教觀總持。法師畢生為法奔馳,法緣遍布大江南北;曾於港島利園講八大人覺經,每天聽眾數千,久盛不衰,開香江講經之盛。法師更於1936年在粉嶺觀宗寺現址闢建「靜廬」作為閉關修持弘法之所。

  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教觀總持覺光法師,以祖庭破落未復,耿耿不能釋懷,遂立願繼承志業,募款重修,並將「靜廬」改為「寶公生西紀念堂」。及至1978年間,機緣成熟,始將紀念堂擴建為觀宗寺,既令四明教觀祖庭遺範重現香江,並用於紀念師祖寶靜大師弘教功績。覺光法師更成為觀宗寺首任住持。

覺光長老(中)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教觀總持。

  戰後,內地僧眾紛紛向外地去發展。天台宗門下如倓虛、樂果、顯慈、定西、洗塵、覺光、大光等法師,都先後不約而同合力在香港高樹法幢,創設道場,開壇講經,闡釋蓮法,故天台宗在香港盛極一時,遂成香港佛教空前壯大之流派。

  現今香港三百六十餘寺院中,約一百八十餘處是與天台宗有關之寺院。其中具規模者有:弘法精舍、寶蓮禪寺、東林念佛堂、青山寺、東普陀寺、觀音寺、湛山寺、弘法寺、西方寺、東蓮覺苑等。東蓮覺苑與寶蓮禪寺更承載歷史重託,先後在戰前與戰後分別成為香港佛教中心,是中興香港佛教的中流砥柱。

(大文集團中央廚房出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