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洛林十字/陳天權

時間:2017-03-18 03:16:08來源:大公網

  圖: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的紅色「無耳牛」標誌

  行經皇后大道東的律敦治醫院,可見防癆會於一九五一年建成的三層高大樓。外牆上有防癆會(現稱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的徽號,那是紅色的「洛林十字」,會方稱之為「無耳牛」。

  為何用此標誌為徽號?這要追溯至一九○二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國際肺癆病會議,當時與會代表一致決議對抗猖獗的肺癆病。為了取得成效,需為這場「戰爭」定立標誌。一位來自法國洛林區的代表提議採用洛林十字,因為法國過去多場取得勝利的戰爭,軍人都帶這個十字架上戰場。今天國際防癆聯盟及屬下逾百個分會,仍以洛林十字為象徵標記。

  洛林十字本身具有基督宗教色彩,它比一般十字架多了一條橫杆,這橫杆代表耶穌被釘十字架時置於上端的小木牌。根據《聖經.約翰福音》記載,彼拉多用牌子寫了一個名號,安在十字架上,寫的是:「拿撒勒人耶穌,猶太人的君王」,拉丁文縮寫為INRI,因此洛林十字又被稱為真正的十字架。

  它之所以稱為洛林十字,因為一○九九年洛林公國以此為紋章設計。一八七一年公國被德國吞併,洛林十字成為對抗外國佔領勢力的象徵。二戰時戴高樂將軍用此十字架作為流亡政府「自由法國」的標誌,抵抗納粹德國,因為洛林十字讓人憶起聖女貞德(貞德的家鄉在洛林),又能對納粹展現不懈的鬥志。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