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浮生六記》為清朝作家沈復的自傳體散文,譯有多個白話文版本/資料圖片
林語堂執筆英譯《浮生六記》後,向友人艷羨地說,芸娘是人世間最理想的女人,沈三白能取此姝為妻,真是三生之幸。
生在江南富戶的沈三白,家道殷實,是個土豪二代,曾經也是窮奢極欲的主兒。他未曾考取功名,跟芸娘結婚後,因家庭突遭變故,家道中落,窮困潦倒,夫妻倆一個以賣字畫、一個以做女紅為生。坎坷中,兩人放空一切,活得從容不迫。就連粗茶,經過芸娘的調製,都能喝出荷葉的清香。原來,芸娘在太陽落山後,揀一朵將開未開的荷花,把用紗布包裹起來的粗茶塞進去,用線捆好。翌日清晨,露水將息而朝霞未起時,取出茶包。如此三日,反覆三次,粗茶變成了妙品。無非「用心」使來此意。
同樣,沈三白最不喜歡的瓜蔬魚蝦,甚至臭豆腐,經過芸娘的用心調製,也有了一番風味,「平生所最惡者,從此亦喜食」。生活雖然貧窮,卻能如此別出心裁,生活也便有了韻味。
生活家擁有的就是這樣一份精緻典雅的生活,它不一定跟金錢有關,卻必定跟心態脗合。說到心態,不一定是陶淵明那種「守拙歸田園」的田園詩意,最簡單的無非是回到內心,找到自我。做任何事情,都用心去做,才能活出真我。為了生存而工作,緊張而忙碌,但用心去做,就會有條不紊,生活也便起了節奏。一個內心煩亂的人,我們沒法看到他的優雅從容。同樣是一扇門,從容的人會輕輕地帶上它;內心焦躁的人,在關上它的一瞬,會發出哐的一聲響。同樣是這一聲響,內心平靜的人,聽到後會感到心驚;內心煩躁的人卻無心聽得到。
在中國人看來,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俗事,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才是雅事。可是,芸娘就把俗事過成了雅事。可見,生活家需要的是一種態度。單講喝茶,各地流行的茶道,就是一種極致的、氣定神閒的精神。喝茶,喝的便是這樣一種生活態度。唐代盧仝收到好友孟簡寄送來的茶葉,邀韓愈、賈島等人在桃花泉煮飲,著名的「七碗茶歌」就產生了,也唱出了一千多年的優雅姿態。「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第七碗茶是不敢吃的,吃了七碗茶的人便問「蓬萊山,在何處?」他乘了清風要飄去了。
其實,七碗茶吃到最後,便是精神昇華了。那麼,生活家也要傳承這樣一種精神,也就是樂活精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在其中,做事才能永恆久遠。世間一切終有盡時,唯有精神恆久遠。生活家不是不知珍惜的揮霍享受,當敗家子,而是一簞食、一豆羹當思來之不易,將自己樂活的心態傳遞給別人,傳遞給子孫,做一名高尚生活價值觀的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