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李志清:最難刻畫小龍女

時間:2017-03-16 03:15:57來源:大公網

  圖:「繪畫.金庸」展覽,李志清講解創作構思/大公報記者王豐鈴攝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報道:金庸筆下的江湖,曾為不同藝術形式提供靈感,由金庸小說衍生出的電影、電視劇、動畫、漫畫湧現如泉。香港文化博物館於「金庸館」開幕同期設「繪畫.金庸」展覽,呈現李志清等畫家以金庸小說為藍本創作的一百五十幅繪畫作品,包括漫畫、水墨畫、小說封面及插畫三大類別,以繪畫形式詮釋金庸武俠中的俠義與溫文。畫家李志清更於三月四日出席導賞,分享創作中的點滴。

  體現原著精神

  本次展出的漫畫手稿由李志清與其助理完成。李志清在展場導賞時介紹,在電腦繪圖尚未普及的年代,當時採用人手貼網紙的方式表現明暗陰影,代表近二、三十年風靡一時的漫畫繪製歷程。不少畫作上留有膠紙的痕跡,原來是畫錯了或不滿意,便會切掉,然後重新畫一塊補上去,可能只畫錯了一把刀,都要切去重做,反映出主創人員的用心。

  「天龍八部」語出佛經,「八部」即天神、龍神、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及摩呼羅迦,金庸藉此佛學術語象徵小說中的人物。《天龍八部》亦是李志清最鍾愛的一部金庸小說,在這部作品中,每個主要出場人物似乎都帶有原罪:蕭峰是中原第一大幫派丐幫幫主,卻是契丹人;憨直善良的和尚虛竹則是四大惡人之一葉二娘之子……因而白描作品《天龍八部圖》着意刻畫人性的掙扎,體現原著整體精神,而非對某一情節的描繪。

  在金庸多部小說中,小龍女的角色構建往往令影視導演、畫家們頭痛。皆因這一角色凝聚了精神層面的聖潔美麗,較難將抽象的文字描寫轉化為實象。無論塑造成什麼模樣,都會有觀眾批評說不符合原著。談及小龍女的設計,李志清坦言:「其實很難,十個觀眾中,超過五個說像,我就覺得成功了。」

  憶起與金庸相處的點滴,李志清說,當初原本只想拿作品版權,不想金庸主動提出合辦明河(創文)出版社。金庸曾題:「全力以赴,努力不懈。」八個字贈予他。在他看來,金庸能有此成就,除了確有天分,亦與這八字行為準則分不開——每天看書四小時,不斷接收新思,才能下筆如有神。

  金庸手書同展

  展櫃中,亦可看見金庸本人提供的展品,如上世紀七十年代雲君創作的《神鵰俠侶》插畫、王司馬創作的《書劍恩仇錄》插畫。此外,還陳列李志清收藏的金庸手書,以及金庸武俠小說周邊產品等。

  導賞結束後,有市民上前詢問:「展期只有一個月,結束之後去哪裏能再看到這些展品?」文化博物館館長林國輝表示,之後或會考慮與其他場館合作,將來如有機會,會考慮再做展覽。

  「繪畫.金庸」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籌劃。不同於常設的金庸館,該展覽展期到三月二十七日,地點為香港文化博物館一樓聚賢廳。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