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共和國路/汪立穎

時間:2017-03-15 03:15:57來源:大公網

  戰後,他和太婆過了約三十年的安定而忙碌的生活。他們夫婦倆在共和國路住下來,並共同開設了私家診所。上門看病的及要求出診的,非常多;假日或深更半夜有急症,他們從不拒絕。對於經濟拮据的病人,分文不收。所以天天工作十多小時。

  遺憾的是我所看到已是太婆晚年的生活。她一個人仍住共和國路,星期天中午是老少四代同進午餐的時刻,她喜歡吃中國菜,特別欣賞我做的宮保雞丁及芹菜牛肉絲。如果晚輩們個個能到齊,我家招待不下,就去她家斜對面的中餐館訂一個加大圓桌。這時每上一道菜,她淺嘗一下,沒有太大興趣;她的興致猶如一般法國知識分子,飯桌上喜談時政,或者文學。

  從餐館出來,陪太婆過馬路回家。她住的那層樓有一百二十平方米,能涉足的地方卻極窄。進門後的走廊兩側除了書架,地下排着幾個風格及木料迥別的小立櫃,牆上掛着鏡子,小幅油畫;每一排書的前面,放着小擺設:非洲木製偶像,威尼斯狂歡節的面具,京劇中的劉、關、張臉譜;這兒那兒散置着幾幀發黃的生活舊照。小心翼翼向前走,忽然一尊印度女神泥雕,站着向你似笑非笑。

  她的客廳則是另一格局。一盞十九世紀的拿破侖三世式的水晶吊燈,一幅她年輕時的油畫大肖像;櫥窗裏陳列着姆哈諾(Murano)玻璃藝術品:一組吹奏音樂家,手持不同的樂器,或前傾或後仰,站勢各異,唯各人臉上鼓足中氣的表情則一,所穿的翠綠金邊的服裳也是圓圓鼓鼓的,好像灌滿吹奏者的氣韻。真是姆哈諾作坊藝人的傑作!較多見的有男女舞蹈家,戲劇小丑,用作瓶塞的半身魔術師;動物類有捲起長鼻子的大象、企鵝、鳥雀,拖曳着長尾翎的雉……這種種水晶玻璃,外形精巧雅致,顏色燦爛華麗,已非現在威尼斯專賣店中所可見到的了。

  這間客廳其實沒有讓人坐下喝一杯之處:一套十六件的酷似綠捲心菜的葉形餐具;一疊十二隻蘆筍橢圓碟子;十二隻海鱸魚圖案的盤子;大小湯碗,中式及西式蓋碗等等。桌上滿了,就放在椅子上、沙發上;可坐之處滿座了,只有找地下的空隙;之後是物上加物,比如燈罩上別着十幾枚栩栩如生的蝴蝶胸針;方樽瓷瓶的頸上添加幾串珠子項鏈;清末刺繡的小屏風支架上吊着幾個鈴鐺……這裏所描述的,或許已使讀者厭煩,但尚不及所有收藏品的百分之一。

  可以坐下和她聊天的是她的候診室,那裏的長沙發,椅子是空的。太婆一星期六天生活在這一片「物海」之中,雖有一個能幹而耐心的女士為她打理一切,終究不是親人。星期日子女孫兒們與她一起度過大半天,她是比較快樂的,話也比較多。大孫女想去布達佩斯,問她有無建議,她說:「許多美麗的城市我去了再去,就布達佩斯自從我離開後再沒踏足;匈牙利人以前排外,歧視猶太人,現在肯定還是一樣。你自己去領略領略也好。」

  我也已發現,在她所擁有的來自五大洲的千百樣物品中,居然沒有一種是來自她本國的!她的「物海」的另一特殊之處:是珍珠與魚目皆收,古今不分,雅俗共存。並非因她不識辨別真假,優劣,而是源於她完全不着眼於一物的金錢價值,或歷史年代;她所追求的是一物之奇特,出乎尋常,能娛己即可─超脫了一般收藏家的狹窄。

  她在共和國路一直住到八十六歲。那一年她心臟病突發,進院急救。經兩星期的治療,生命剛轉危為安,院方即要把她轉送凡爾賽區的一間所謂療養院。家人以為那兒日夜有大夫護士,雖然遠,探望不便,但或可促進恢復健康,勉強同意了;實際上,那兒卻是一間如假包換的老人院。等子女們發覺情形不對,已經太遲了。太婆在那兒「療養」了不到十天,就咽了氣。

  太婆婆如此這般的一生,說奇不奇,說不奇也自有它的精彩,別具一格的奇處。 (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