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文宗在文藝上和政治上的名聲,可謂恰成反比。究其原因,乃是由於弒兄之罪。的確,在諸王爭立的大混亂中,皇位能回到武宗(文宗與明宗之父)一系,有賴文宗與權臣燕帖木兒的合作。可是,文宗聽從燕帖木兒的建議,要虛位以待,迎立兄長明宗從漠北回大都為帝,問題就產生了。文宗如此,蓋因考慮到自己並非武宗嫡長子,只好先以兄長為幌子,穩定人心。
然而明宗並非省油的燈,飛來皇位卻之不恭,對這個有功的親弟顯然也有顧慮。他在漠北遲遲不肯動身,走到故都和林(在外蒙)便自行即位,以製造既成事實。到了大都後,又大量安插親信,不願襲用文宗舊人。因此,兄弟間的矛盾日趨激烈。終於,兩人設宴相見歡後第四天,年僅三十的明宗暴崩。復位的文宗建奎章閣、修《經世大典》,大興文治。可是燕帖木兒依然攬權,國勢衰落。
明宗有兩子,長子妥歡帖睦耳(順帝)為侍妾邁來迪所生,次子懿璘質班(寧宗)為皇后八不沙所出。文宗復位後,暗中害死了皇嫂八不沙,又宣稱順帝不是明宗親生,將他先後貶至高麗和廣西,寧宗則因喜愛而留在身邊。文宗在位僅四年,臨終時後悔謀害兄嫂,斷然拒絕了燕帖木兒的傳子建議,下詔將皇位傳給寧宗。寧宗無福,在位僅五十餘日便夭折。於是,飽經顛沛的順帝終於坐上了龍椅。
順帝非明宗親生,乃是元明兩代流播甚廣的傳聞。據說宋恭帝成為喇嘛後,活躍於西北一帶,更得到一名回族侍妾邁來迪。當時仁宗毀約,不肯將皇位傳給兄長武宗之子明宗,更讓他出鎮雲南。明宗不忿,行經關中時造反,事敗後逃往西北,與察合台汗國諸王串通,且與宋恭帝有所往來。也許恭帝自知年老,乾脆將邁來迪贈給明宗,卻不知此女已有身孕:換言之,宋恭帝竟是元順帝的生父!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