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周五宣布樓市減辣措施,當地業界人士對此表示歡迎。然而,是次減辣程度不高,主要是放寬賣方印花稅,其他措施惠及對象亦只是部分人士;再加上新加坡目前私樓供應正在大增、租金不斷下跌、外國人不斷減少等因素,使私樓吸引力大減,相信減辣行動將不會對該國私樓市場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誘因不大 投資者卻步
新加坡樓市過去三十年間大上大落,最戲劇性的是在2009年,當地私人樓價指數曾在年內由-14.1大升至15.7,並創歷史新高;究其原因,是美國聯儲局在金融海嘯後,為免經濟陷入大蕭條,於是開始實施量寬,令部分熱錢大舉流入新加坡房地產。
面對樓價急升,私人樓宇價格漸漸與當地人購買力脫節,新加坡政府在2009年至2013年間,實施一連串遏抑樓價措施,使當地樓價從高位大幅回落。當地樓價在過去十三個季度不斷下跌,去年樓價下跌3%。
基於這個理由,新加坡政府周五便有條件作出歷來首次減辣行動。可是,這並不表示該國政府希望樓市再度熱炒,當局只是要解決辣招對部分人士所造成的不公平問題而已。
事實上,是次措施不能視為政府有意刺激樓市,原因之一的是,今次獲豁免印花稅的只是賣方,而買樓年期亦只限於四年前,其他賣家雖然亦獲減收印花稅,但與減辣前比較,亦只是相差數個百分點而已,不足以誘使他們為了出售物業獲利而支付最高達一成二的印花稅。而且,今次放寬的亦只是賣方印花稅,買家購買物業時仍需付上高昂代價,故未必會即時刺激投資者再度大舉入市。
租屋需求跌 住宅空置率增
更重要一點的是,新加坡私人樓宇供應持續過剩。統計指出,當地住宅空置率已從2012年的5.4%,增至去年第三季季尾的8.7%,加上利率上調等因素,均令新加坡私樓的吸引力大減。至於需求方面,本來新加坡已有八成人口居住在政府組屋,國民對私樓的需求本不熱切,再加上私樓一直以來主要供給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僱員所用。新加坡投資者亦主要向他們租房賺取租金回報,但近年來願意移民當地的外國人士不斷減少,令當地租屋需求下跌之餘,租金回報率亦每況愈下。在這種情況下,私樓吸引力日漸減少,加上政府又未正式撤回辣招,這次減辣將難以刺激私樓需求突然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