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總認為意大利人的浪漫指數絕不輸給法國人,當《羅馬假日》的浪漫愛情搬上銀幕後,誰也不能否認羅馬是一個產生浪漫的地方。同法國人脂粉氣濃厚的浪漫相比,意大利人的浪漫絲毫沒有做作的成分,顯得更火熱、更率真、更切近生活的本質。其實,這種浪漫是有理由的,那就是慢慢地去念及生活。
尤其是我剛到意大利的時候,住在一個偏遠小城,種種慢節奏的生活方式讓我常常感到無所適從。我發現,自己那個之前在中國現代化大都市裏穿梭的身軀,像突然從龐大的機器上掉下來落在路邊草叢裏的零件。起初我有些驚慌,有些不知所措,然而,過了一段時間,適應了這裏慢慢的節奏時,身心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舒暢。舉個有意思的例子,這裏的意大利人喜歡走鋼絲這項極具挑戰性的遊戲,這種我在國內平時偶爾會在電視上看到的運動,漸成為一種運動,一種挑戰,甚至一種藝術。若急性子、暴脾氣,是萬萬玩不了這種遊戲的,連站在旁邊的觀眾都要慢下呼吸,靜靜地欣賞;要是來個大嗓門,打破寧靜的同時也會破壞空氣中瀰漫的氣息,破壞了這種平衡的氣場,表演者也便失去平衡掉了下來。於是,慢變成了最重要的默契,似乎連現場的風都慢了下來。
提倡慢生活是從慢食開始的,而反對速食的慢食運動也是二十多年前意大利人首倡的,他們宣稱「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正以生產力的名義扭曲我們的生命和環境,我們要以慢慢吃為開始,反抗快節奏的生活。」從此,慢食運動在全世界範圍內變得愈加有影響力,並由此發展出一系列的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告訴發展時代的人們:請慢下來,念及我們的生活,留心身邊的美好。
回到國內,正值黃金周,老友都出去旅遊了,一陣無奈。看着電視裏不斷播報景區客流被刷新的新聞,看到處處人頭攢動,想起自己曾經也是他們中的一員,跟着旅行團趕路似的一天逛好幾個景點,不禁苦笑。速食、快速的汽車、快速的火車、快速的假期、快速的資訊、越來越短的童年,甚至連電視裏的娛樂節目也起名叫「快男快女」,我們的生活被「快」所包圍,好像越快就越現代化,生活中尋找一處慢的角落變得越來越困難。於是,我決定「漫遊」,打開網路訂票系統,從幾十上百條高鐵線路外找到一趟慢車,對,唯一的一趟綠皮火車,周末背起雙肩包,花了四元錢坐到幾十公里外的一個小縣城。幸運的是,離這個縣城火車站不遠處有個小公園,我在休閒椅上坐下,翻翻隨身攜帶的書刊,貪婪地享受着秋日暖暖的陽光。身邊不時有推着嬰兒車的父母走過,看到他們的孩子一雙天真無邪的眼睛,我心中無比的欣喜。遠處的涼亭裏,有老年人帶着戲匣子咿咿呀呀地吊嗓子。蜜蜂在秋菊叢中起舞,蝶兒在草地上戲耍……傍晚時分我趕上了回家的那趟綠皮車,一天在此度過,心中無限滿足,我驚喜自己在這裏找到了慢,發現了美。
慢生活不是懶惰,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念及生活中的美好,在閒暇時光中找到平衡。活在當下,慢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