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永遠美麗的日內瓦\孫貴頌

時間:2017-03-05 03:15:26來源:大公網

  日內瓦是瑞士一座風景秀麗的城市,也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所在地。中國「入世」以後,有關部門開始在日內瓦尋覓建立代表團館舍的地址。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竟然買到了日內瓦湖畔僅剩的一塊地。令中國的設計師犯愁的是:這塊地不大,而日內瓦政府又有規定,市中心建築限高三十七點五米(這是建於一百年前的聖彼埃爾教堂的高度),任何個人和團體都不得違背。設計師託人去打探日內瓦市政府的底細:「如果違反這個規定,蓋高了房子會怎麼樣?」回答是:「很簡單,把你的房子拆了,永遠取消你在瑞士買房蓋房的資格。」結果,中國代表團只好建了一棟三千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樓。

  日內瓦州州長在中國館舍開工剪綵時,很抱歉地說:「我知道,這麼小的面積,駐一個中國代表團,的確難度很大。可是如果你違規一點,他違規一點,日內瓦就不再是日內瓦了。」

  從這一件事情中,我們至少可以受到兩個方面的啟示:其一,規則高於一切。瑞士是一個很文明的國家,也是一個很友好的國家。它早在一九五○年就與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兩國在經濟貿易上的往來更是與日俱增,每年我國要進口多少瑞士人產的高級手表哇。但友好歸友好,經濟往來歸往來,政府既然制定了規則,就是一條硬杠杠,誰也不能突破,誰也無權變通。規則面前一視同仁,一律平等。

  其二,政策的連續性。一個建於一百年前的教堂,居然能夠制約現任政府的決策,在我們看來,真有點匪夷所思。他們不會改革創新嗎?他們不知道形勢在發展麼?外商要來投資,怎麼就不能來點靈活性,卻那麼死心眼呢?甚至把那座教堂拆了又有什麼了不起?但瑞士人根本不屑於我的上述假設,他們的心中,只有政策的一致性、連續性和不可逆性。祖宗留下的東西,祖宗定的規矩,後生的責任是讓它萬古長青,不到萬不得已,不容改變。崽賣爺田心不疼,那是敗家子作風。

  某種意義上說,保守的決策才是站得高望得遠的表現。某年,作家潘向黎訪問日本,她十一年前曾在東京留學,這次再次踏上那片土地,感觸頗深:「我覺得東京變化不大,而且我很高興東京沒什麼變化。原本那麼繁華的街區、那麼合理的布局、那麼發達的交通、那麼完善的功能,為什麼要變?……他們就是這樣,只要是合理的,效果好的,就會一直實行下去,不會沒來由地折騰。可能為了節省時間成本,也可能沒有人需要從這種『虛忙』裏製造政績的泡沫。」看看我們,決策者有多少人有這種遠見卓識?有多少珍貴的歷史遺產和文物古蹟,是我們經手破壞和埋藏掉的?可是我們似乎並不惋惜,並不覺得是個大不了的事情。

  不要一聽到有人說「變化太大了」,就樂得合不攏嘴,以為那裏面包含着120%的表揚和讚美。有時候,人家說不出來或不屑於說就是了。其實,變化也是一柄雙刃劍。可以變好,也可以變壞。不好的事物和制度,當然要變革,要改造;而對於好的東西,最佳的選擇卻是保持和維護。這就要借鑒人家瑞士人的經驗了:堅決執行原則規定,而且一條道走到黑,走到底。不,是走到亮,走到光明。

  一個民族要繼承、光大其特點和傳統,除了抵禦外來的殖民、同化以外,其本身還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原則。這種立場是一貫的、始終的、一成不變的,無論如何也得咬緊牙關守住,甚至要像打仗一樣,做到人在陣地在。

  我們不得不佩服瑞士人的遠見卓識,不得不佩服他們在原則面前的固執己見。正是因為有了這一切,他們才永遠擁有一個美麗的日內瓦。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