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吳季聰展山水實驗藝術

時間:2017-03-02 03:15:48來源:大公網

  圖:台灣藝術家吳季聰與其作品《氰山集之四》(二○一七年)/大公報記者梁舒婷攝

  【大公報訊】記者梁舒婷報道:從最廉價粗糙的包裝盒中發掘都市的超現實影子,又從隨機的布料皺褶中尋找中國山水的肌理,這一次,台灣藝術家吳季聰將自己既傳統又現代的光影藝術世界帶來了香港。

  水晶城市現迷幻效果

  世界畫廊近日推介八十後台灣藝術家吳季聰的首個香港個展「憬」,展期將至本月十四日,展出共十三件作品,其作品透過不同的媒體器材來挑戰觀者對真實及自然世界的固有概念。而是次個展「憬」也涵蓋了吳季聰各個系列的代表作品,全面地介紹了藝術家十年中的藝術發展脈絡,當中《氰山集》系列作品更是首次對外展出。

  吳季聰一九八一年出生於台北,自小學習書法和國畫,二○○四年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之後他開始致力於攝影、錄像、裝置、油畫與舞台設計,曾獲台北美術獎優秀獎,英國保誠當代藝術獎,又入圍過英國世界藝術獎(Artes Mundi)等。吳季聰的《水晶城市》系列還曾於二○一三年獲得波蘭媒體藝術雙年展首獎,其中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水晶城市007》是次展出。據吳季聰稱,就是因為塑料盒的材料廉價,才會產生這樣迷幻的效果,在活動的光源照射下「城市」誕生於有奇異花紋的陰影中。

  在獎項的背後,是這位台灣新秀藝術家在傳統和當代藝術中尋找屬於自己的藝術表達模式。求學時暫別熟悉的毛筆,執起油畫筆刷,又再拿起相機時,他坦言在此過程中也一度嘗試拒絕和擺脫傳統對自己的束縛。但是越想掙脫,傳統的烙印就越是顯現出來。「後來我常常會反覆思考和理解這兩者的關係,在中西藝術史的研讀和自身的實踐中去嘗試解釋和融合。」吳季聰道。

  最典型的代表便是是次帶來的《布紋習作》系列,布料拉扯堆疊之下形成的皺褶,在吳季聰眼中卻是山脈的肌理和層次,多年山水畫的訓練可說是功不可沒。最近展覽入口的《布紋習作之三》(二○一六年),據吳季聰介紹靈感最初來自希臘人物雕像的衣紋,而經他塗上油畫顏料後,似是俯瞰的山脈,又似是過千年的老樹表皮。而《布紋習作之一》,國畫的皴法更是被吳季聰用上,實驗性地將反光粉皴在經過造型的布紋上,甚至揮灑塗抹在展場的牆上和地上,在特殊的光源照射下,恍如迎來初雪的孤山。

  布料皺褶如山脈肌理

  光和山水,是吳季聰實驗藝術裏最難割捨的元素。初次展出的《氰山集》系列攝影作品(二○一七年)更是將這一點發揮到極致,吳季聰將塗滿感光藥劑的宣紙揉皺後暴曬於陽光下,記錄紙張在曝光下的視覺效果,逐漸構建出宛如山水的攝影蒙太奇。他撓撓頭笑稱自己早記不清一共製作了多少張這樣的宣紙,可能有時三、四十張才會出現一組用得上的圖案。「有時會想,這些因光而生且隨機出現的圖案,是自然帶來的,也許不是我選擇了藝術,而是藝術選擇了我。」這位年輕人邊走邊看,邊看邊想,把自己腦中沉甸甸的哲思,用活潑的實驗手法表達了出來。

  世界畫廊位於中環都爹利街十一號律敦治中心108號,查詢展覽可瀏覽網址:www.galeriedumonde.com。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