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管樂雅集演近世佳作/李亞清

時間:2017-03-02 03:15:47來源:大公網

  圖:五位音樂家在正式演奏前調對音高/作者供圖

  弗朗茲.但齊的《g小調五重奏》是經典的木管室內樂曲目,樂曲悅耳輕快,旋律性強,用來作為香港中文大學駐校藝團在新年首次亮相的音樂會開場曲,頗為合適。演奏《g小調五重奏》的是來自本港的管樂雅集(Hong Kong Wind Kamerata)。五位音樂家用稍為紓緩的節奏演出此曲,聲部之間呼應自如,起伏流暢,聽上去一氣呵成。

  這首作品着實有趣,其中第三樂章的小步舞曲式節奏尤為鮮明活潑,三拍子的重音沒有設定在通常意義的第一拍上,而是在第二、三拍。這第二、三拍的角色擔當便是單簧管了。雖說樂曲的主題句多數時候在長笛和雙簧管兩者之間貫穿行進,單簧管在其中的作用亦不可小覷。在第三和最末樂章中,單簧管數度以重複音型扮演節奏進行的角色,第三樂章中尤能引出聽者輕快與詼諧的情緒。因此單簧管音樂家在演出中不單要奏好單簧管的樂句,還要兼僱主題聲部及其他聲部,力求整首樂曲音色的連貫和節奏的清晰。

  常演奏先鋒派音樂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木管樂團善於將富於水準而又鮮為人知的純管樂合奏曲目演出並推廣給樂迷。據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教授陳偉光說,管樂雅集時常演奏一些先鋒派音樂(Avant-garde music)。先鋒派音樂被認為是一種實驗前沿的音樂形式,採用極端不同於傳統的表現方法、目的和技巧:包括整體序列、電子、偶然音樂等。

  五位音樂家此次合作的演出曲目亦給人驚喜,演奏了達律斯.米約的《赫內國王的煙囱》和保羅.亨德密特的《小室內樂曲》,把聽者帶到了充滿實驗性的新古典主義音樂時期。這個時期的作品,在音樂形式上,主要繼承巴洛克音樂和古典主義音樂時期的曲式和體裁,但和聲常常較為尖銳,並多用複雜的對位法。和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相比,在少了傳統的和諧之感的同時,卻也多了律動。

  演出者有精準默契

  這場音樂會的壓軸作品《小室內樂曲》中,即運用了不協和和弦來擴大傳統的和聲。樂曲在強烈而活潑的節奏中發展、變化,聽上去幽默感十足。這首作品不乏精彩的炫技樂段,因而對每一個音樂家的技巧都有較高要求。當晚聆聽管樂雅集的演繹,發覺五人合作默契,將樂器之間的音響對比體現得淋漓盡致,主旋律猶如一隻輕巧的精靈,在不同的音色中跳躍移動。聲部之間能夠如此往來自如,節奏亦在協調中求得自由,非台下大量的練習和配合是做不到的。

  演出室內樂作品的挑戰就在這裏:不同於大型的管弦樂團,室內樂團的音樂家們沒有一個指揮家來引領他們演奏。從第一個音到最後一個音的節奏、力度和速度,他們便要通過眼神、動作甚至是呼吸去配合,這就需要演出者之間有精準的默契。聽者從管樂雅集的演奏中感受到這種默契,樂句連貫生動,五位音樂家的演奏因而相得益彰。

  作為創團十餘年、香港最活躍的木管室內樂團之一,管樂雅集一直為推廣本港管樂演奏不遺餘力,也在國際樂壇嶄露頭角。樂團曾獲邀於瑞士、北京、上海、台灣及澳門等地演出,亦在國際現代音樂節、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節及「法國五月」藝術節中演繹出色,獲得好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