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然是贊成平等反對任何歧視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我時不時發現,有的人,你不歧視他都不行。
比如在公共場所大聲講電話的人、在公共場所隨地扔垃圾的人、在公共場所做出只有在卧室才適合之行為的人。
還有那種尸位素餐的人。比如那日,我在一大超市向一員工打聽洗滌劑放在哪裏,她當時正在上架紙巾,一臉不耐地答曰:「不知道。問收銀員去。」其實我後來發現洗滌劑就在不遠處。不管她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都說明這人缺乏職業道德,我心裏嘀咕:要是你一直以這種態度工作,那一輩子就只能做理貨員了。
我這樣說似有歧視某些職業之嫌,其實不然。任何職業都有表表者,作任何工作都有可能把它做得令人肅然起敬。楊絳回憶錄中寫道:文革時她被貶去打掃廁所。不消兩天工夫,她就把原先臭氣熏天的廁所打理到可以坐在裏面吃飯的程度。大家進了廁所都對她豎起大拇指。當研究員當作家她當得萬眾敬仰,當清潔工她同樣當得出類拔萃。
大多數有成就的人都是從低微的工作做起,勤勤奮奮、敬業樂業,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出人頭地。天才如蓋茨、喬布斯者,也都是從車庫起家,挨家挨戶跑推銷,才成就後來的偉業。鋼鐵人馬斯克當年做過跑街仔、鍋爐工,在別人頂多能堅持一星期的燒鍋爐職位上,他堅持了一個月。這才有了後來的輝煌。
(「看雲錄」自今日起告別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