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元朗絲苗種植絕處逢生/林 也

時間:2017-02-26 03:15:25來源:大公網

  元朗絲苗的名稱失落了近半個世紀,年輕一代會問:「什麼是絲苗?」回答他絲苗是一種好吃大米的名稱,在元朗種植,因而得名時,他像是在聽故事,然後問,香港真的產米嗎?

  這都不能怪年輕一代。元朗絲苗雖然有名,但也失近五十年,許多人都忘記這回事。今日,若有人說,香港是產米的地方,還在市面出售,聽者便半信半疑。但不用生疑,市上確實有本地米出售,近兩年間,有心人復耕元朗絲苗,使名種稻米不至絕世。

  元朗是大米之鄉,這段往事要說一說。上世紀五十年代,元朗一帶村民務農為生,元朗平原多是耕地,以種稻為主,甚少菜地,只將屋邊的空地種菜用作自給。元朗農民選用一種名為絲苗的品種播種育苗,絲苗是華南尚佳品種,米粒的特徵兩頭尖,米身修長,入口軟滑,頗有飯香,當年社會物質缺乏,米飯是家庭主糧,每日兩頓白飯餬口度日,對低下層的人家已很滿足,他們吃的是平價粗米,元朗絲苗屬上等米,富裕之家才吃得起,元朗絲苗因此凸顯身價,不但在本地馳名,旅居美國三藩市的華人也聞其名,設法買到元朗出產的大米,因此不但內銷,還有出口。據當時港府出口統計,上世紀五十年代元朗絲苗每年均出口至三藩市供當地華人食用,這時期是元朗稻米生產的輝煌歲月。

  另外一種包裝上印有「澳米」兩字的食米,是大嶼山二澳近兩年開荒種植的本港新稻米,每包五百克,售價五十五元,目前產量極有限,出售的店舖不多,但本港產米已成為熱門話題。

  出產「澳米」的二澳,在漁村大澳附近,走路四十多分鐘到,從大澳坐艇僅十分鐘。登岸即見數十畝田地,數十年前村民搬走,一片荒蕪。幾年前有人嘗試在村內復耕,但人手不足,至今僅開耕六畝,村中水源充足,少污染,一年種出兩造,首造產米一百公斤,次造失收,二○一四年七月好收成,產米四百八十公斤,並包裝上市。二澳畝產量不及元朗,元朗畝產量可達五百至七百公斤,元朗平原,土地較為肥沃,歷來高產。

  六十年代初新界社會發生變化,英國與歐洲一些國家如荷蘭引入移民勞工,香港是其中一地,港英政府的移民政策向新界鄉民傾斜,批准新界人口移民英國。這時期,不少精壯新界村民紛紛移民英國及荷蘭,鄉間頓時缺勞動力,禾田逐漸荒廢,元朗絲苗最終消失,至六十年代中期,元朗禾田改作魚塘。

  我們現在吃進口米,主要是泰國米,其次是中國、澳洲,最近有越南米打入市場。越戰期間,美軍四處投下毒氣彈,污染農田,市民對越南米有戒心。

  數年前,一些有心人開始計劃復耕,在元朗塱源濕地嘗試種元朗絲苗,一年兩造。經過接近兩年的試驗,不斷摸索,重新找回種絲苗的方法,每畝田可收成四百餘斤至七百斤,畝產量令人滿意,打成大米,每年總產米量約一噸半,在市面出售,價格每公斤六十多元及至八十多元,價錢比泰國米高,街坊知道是元朗大米,樂於購買,因數量尚少,市上不多見,主要以訂購方式出售,少量在元朗墟零售。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