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國貨「老品牌」/張金剛

時間:2017-02-25 03:15:51來源:大公網

  一度,國貨「老品牌」,曾是尋常百姓的日用必需。雖再普通不過,卻因與煙火日子相關,與國家發展相連,而口碑甚好,倍受推崇,浸潤着樸素的家國情懷,沉澱着難忘的歲月流年。

  那個時代,少不更事,但因那些國貨「老品牌」日夜不離左右,相伴成長,而在心底深深扎根,永難釋懷。

  上有兩個哥哥,因家境艱難,初中未完便外出打工。心中的想念與愧疚,化作學習的動力,助我名列前茅。每逢過年,便數着日曆盼哥哥回家,盼着提包裏那一堆獎勵我的「大白兔」「酸三色」。藍白紅色彩明快的光紙,將條狀奶糖包裹,兩端擰成魚尾,煞是可愛;剝一顆入口,融化,嚼碎,奶香四溢;紅綠黃三色的圓形水果糖,包在透明的塑膠紙中,抓一把唰啦啦響,吃一顆酸甜可口,甚是誘人。有了糖,才算過年。不顧家人相勸,含着、嚼着,吃個沒完;以至於口生齲齒,仍甜蜜沉醉,不改其樂。

  那年,大哥買回一台收錄機,識得了響噹噹的「燕舞」。那個大塊兒頭,赫然擺在桌上,好不氣派。彩燈閃爍,音樂飄飛,農家小院瞬間歡暢起來,灶前做飯、餵豬趕雞、洗衣幹活、月下納涼,不再枯燥乏味。從早到晚,從春到冬,「燕舞」便是我的摯友。因它,愛上了廣播,「新聞和報紙摘要」、「評書連播」、「小喇叭」、「今晚八點半」,開啟兒時智慧的大門;因它,愛上了音樂,鄧麗君、李玲玉、劉歡、鄭智化,以及當年流行的民歌、紅歌聯唱,引我進入音樂的世界。學習之餘,「燕舞」相伴,讓我終生受益,如燕歌舞!

  經不住港劇風靡的誘惑與瘋狂追劇的輾轉,二哥一咬牙,買回一台十四吋的「環宇」黑白電視機。買鋁線擰製天線架,砍槐樹當作天線杆,幾十米長的黃色板線,從山頭拉到櫃上,也將信號從天上引入電視;雖有時「雪花飛舞」或「拉百葉窗」,但卻可足不出戶盡享精彩。自此,我家成了村裏可收看《射鵰英雄傳》、《義不容情》等劇的第三家;土炕、椅子、櫈子、門檻常坐滿了人,場場爆滿,熱鬧異常。鄉里鄉親時常走動,和睦相處,「環宇」功不可沒。

  小升初,要到離家十多里的鄉中。大哥趁着年假,重新擦亮了那輛他與二哥相繼騎過的老「飛鴿」,整修好、擦上油、打足氣,手扶後座,不厭其煩地在打麥場上一圈一圈教我學騎車。很快,擺脫大哥,歪歪扭扭,便可上路。初中三年,「飛鴿」馱我在上學路上翻山越嶺、一路飛馳,風雪無阻、寒暑不輟,帶着乾糧與希望上學,載着知識與獎狀放學。「飛鴿」有時叮噹亂響、輪胎被扎、鏈條斷了,我會沿途求助,或推回家由鄰居大哥修理,好心人的恩情我永遠感念。「飛鴿」相助,求學路上一路風景一路歌,飛進師範,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寒風肆虐的季節,手吹皴了,腳凍裂了,母親會拿出「萬紫千紅」,讓我搽滿手腳,揉搓吸收,在火盆上烤,一來二去,便不再疼痛。勤勞手巧的母親,常坐在「飛人」縫紉機前,給全家做過年的新衣,用花花綠綠的碎布頭兒,製作漂亮的書包、門簾、坐墊,節儉度日。父親買了「英雄」鋼筆,配以「鴕鳥」黑、紅、藍黑墨水,鼓勵我再接再厲,學習勇爭上游。暑假裏,我穿着舊「解放」鞋上山捉蠍子、刨藥材,靠自己的雙手買了數雙「飛躍」「回力」運動鞋,伴我練就強健體魄。時常,偷出家裏珍貴的「泊頭」火柴,玩轉洋火槍;渴了累了餓了,喝一瓶「北冰洋」汽水、吃一袋「華豐」速食麵;鑽在家裏,與小夥伴玩一通「小霸王」遊戲機、搗蛋拆壞父親珍愛的「上海」手表……

  國貨「老品牌」是良心產品,是走心物件。雖已在歷史進步的長河中,折戟沉沙,漸逝漸遠;但由其相伴的歲月,雖清苦、難熬,卻純真、快樂。想來,就格外溫暖,分外過癮。每與友回憶起來,總是說着、笑着,便哭了……因為,那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終結,那裏銘刻着我們永不再來的青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