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沈從文與大公副刊/馬承鈞

時間:2017-02-25 03:15:50來源:大公網

  圖:晚年的沈從文 作者供圖

  去天津探親,閒來逛街,在和平路四面鐘附近見到一幢淺色兩層日式舊樓,表弟指指道:「那是《大公報》舊址,看看吧。」我們走近,藍色門牌標註「和平路169號附1號」,牆上有塊漢白玉匾牌,上書「大公報舊址」,下註:「《大公報》由天主教徒英斂之於一九○二年創辦,最初設在法租界,一九○六年遷於此處……」表弟說,這是前些年掛上的天津市知名文物建築保護標誌牌。我圍着這棟老房子仔細察看,想從這幢飽經滄桑的舊樓尋找些早已消逝的歷史煙雲來。

  《大公報》是世界著名華文報紙,也是天津引以自豪的文化品牌。表弟說,一九五七年報社遷往北京,將此樓捐給國家,《大公報》在此度過半個世紀的輝煌歲月,培養出包括范長江在內的諸多名記和報人。

  一九○二年六月,天主教首領英斂之在津創辦《大公報》,涵義「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一九二六年天津鹽業銀行經理吳鼎昌接管,與胡政之、張季鸞續刊《大公報》,宗旨為「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純民營報紙。抗戰期間,《大公報》有天津、上海兩個版外,又先後增出了香港、漢口、重慶、桂林四個版。「七七」事變後天津《大公報》總部停刊,抗戰勝利後復刊。作為中國現存發行周期最長的百年老報,曾榮膺美國密蘇里新聞獎,成為進入聯合國的中文報紙。

  極左時期,天津眾多「小洋樓」頻遭非議,《大公報》舊址也被詬病。天津歷屆領導否定了這些非議,認為《大公報》乃世界著名媒體,也是天津一塊文化品牌,著名作家馮驥才力挺舊址保留,時任市委書記李瑞環和後任領導張立昌、戴相龍等人也指示要妥善保護,舊址遂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供人遊覽瞻仰。二○○二年六月,《大公報》百年慶典之際,時任《大公報》總編輯楊祖坤曾來舊址尋根。

  說起《大公報》,不能不提着名報人費彝民先生。費彝民曾任天津《大公報》駐遼寧記者和上海《大公報》副經理兼社評委員,一九四八年赴港籌備《大公報》復刊工作,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八八年任香港《大公報》社長,長達三十六年。他以撰寫社評著稱,解放後歷任全國政協常委和全國人大常委,還是第七屆全國人大法制委副主委、全國記協副主席和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委,對處理港島事務、增進國際交流、香港回歸和反對「港獨」等卓有建樹,還協助華羅庚、馬師曾、紅線女、馬連良、容國團等人返回內地。

  作為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費彝民頗受中央領導重視,周恩來總理曾五十餘次會見他,一九五八年周對費說,《大公報》有三點歷史貢獻:一是它的愛國熱情,二是它的堅持抗日,三是它為新聞界文學界培養了大量精英。其中包括張季鸞、胡政之、王芸生、范長江、楊振聲、楊剛、彭子岡、徐盈、蕭乾、黃永玉、金庸、梁羽生等等,影響最大者之一屬沈從文。

  行伍出身的沈從文經歷坎坷,雖然只讀過幾年小學,卻早早顯露出文學天才。一九三三年,已經小有名氣的沈從文滿懷「文學報國」的夙願加盟《大公報》副刊,開始他的報人生涯。此時《大公報》已有《文學副刊》和《小公園》兩個副刊,沈從文接編 《文學副刊》並將之易名為《文藝副刊》,主筆是大名鼎鼎的吳宓教授。沈從文堅持獨立自主的辦報思想和理念,注重文學作品的藝術個性和嚴肅性。他不拘一格降人才,打破傳統的文人相輕和條條框框,為《大公報》副刊帶來一股清新之風。

  當年九月,沈從文與小他八歲的江南名媛張兆和在京喜結良緣。京華有大批文壇名流,沈從文力挺「京派文學」,使俞平伯、周作人、朱自清、林徽因、朱光潛、金岳霖、蘆焚、凌叔華、汪曾祺等人成了他的作家群。他堅持的「論政而不參政、經營不為贏利」辦報理念與京派作家文學主張一拍即合,他們心照不宣用人性論對抗階級論,時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時而行走在文化邊緣地帶,使大公副刊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他把關嚴格,既重內容、也重藝術;在刊發小說、散文、詩歌的同時,又兼顧文藝評論和外國文學,使大公副刊在眾多報刊中脫穎而出,成為叫響全國的文學園地。

  一九三五年沈從文出任副刊主編。他反對遊戲人生、自我消遣的「白相文學」,也反對虛張聲勢的「宣傳文學」。同年,《文藝副刊》與《小公園》合併為《大公報.文藝》,由沈從文主編。他還推薦甫從燕京新聞系畢業的蕭乾來副刊工作。沈從文還很注重提攜後進、培養「文青」。除了認真仔細約稿、審稿和編稿,他還不惜工本為青年作者改稿、寫信,組織各種文學沙龍,與青年作者加強交流,鼓勵他們積極進取。他在《記胡也頻》文中說:「我明白那些初次拿來習作的人的靦腆,我明白他們謙卑的感情,我願同一切在沉默下努力的朋友握手了。我還願意給他們『自信』的機會,每一個在井中向群星望着的人,他們都得有一種自信。」一九三六年九月,《大公報》設立「文藝獎金」,沈從文擔任評判委員,隆重推出三位獲獎新人蘆焚、曹禺、何其方,還為曹禺獲獎作品《日出》撰寫《偉大的收穫》的評論登在「大公園」副刊上。

  掌管大公副刊幾年間,沈從文以滿腔熱忱擁抱生活,用文學揭示人性之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學理念,也成為作家兼編輯家的雙棲文人。他為大公副刊的發展與繁榮做出傑出貢獻,大公副刊也成就了他的文學夢想,掀開他文學創作黃金期,成名作《邊城》就是此時完成,這部小說也奠定他在中國現代文壇重要地位。晚年,每每憶起《大公報》生涯,沈老總是感慨萬千,滿是感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