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東華三院檔案庫以文穎怡命名

時間:2017-02-25 03:15:48來源:大公網

  圖:東華三院主席馬陳家歡(右九)、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右十)、東華三院副主席暨檔案及歷史文化委員會主任委員文穎怡(右十一),以及一眾來賓為「文穎怡檔案庫」揭幕 東華三院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報道:為答謝東華三院第五副主席、檔案及歷史文化委員會主任委員文穎怡長久以來的捐贈與支持,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文穎怡檔案庫」命名禮昨日在中心內舉行。

  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作為主禮嘉賓出席命名禮,東華三院主席馬陳家歡、嶺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暨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委員會顧問劉智鵬及文穎怡等嘉賓到場支持。

  文穎怡檔案庫面積約一千五百平方呎,有二十四小時溫濕控制及防火系統,庫內保存歷史檔案包括東華義莊文獻等珍貴資料。許曉暉表示:「東華三院的歷史可以說是香港歷史的一部分,我曾有幸看到過部分文物,讚嘆不已,相信可以為香港中醫藥史的研究與學習提供豐富資料。」

  文穎怡認為:「東華三院有一百四十六年的歷史,可從中看出香港的發展和華人社會的變遷。當年的香港華人對中醫和西醫的選擇歷經一個變化的過程:二十世紀初,華人通常會選擇中醫,但之後慢慢開始見到選擇西醫的現象。」還有個有意思的現象:女性患者的數量逐漸增多。「在更早的年代,女人不出門,更多選擇請大夫去家裏就診,隨着醫療的普及,華人女性也開始選擇去醫院就診。」

  工作人員亦現場示範文物修復過程,據文穎怡介紹,除歷史專家講座、出版中英文對照書籍之外,該館還將推出為期六個月的課程,教學生整理、修復、數碼化處理歷史檔案的方法,希望引發學生對香港歷史的興趣。對香港歷史有興趣,或有家人與東華三院有淵源的海外華人,亦可通過數碼化的檔案查找資料。

  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位於葵涌打磚坪街81-83號生興工業大廈一樓。查詢詳情可電二四六五一四九八,或瀏覽網址www.tungwah.org.hk。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