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延續的年味/姚 船

時間:2017-02-23 03:16:03來源:大公網

  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春節慶典活動落幕了。人們收拾心情,回到各自原來的定居處。不過,年味仍在舌尖縈繞,溫情仍在胸臆盪漾。過年的喜悅,豈能一下子在腦海中淡忘、消逝?

  在遠隔重洋的加拿大,中國新年也在華人社區甚至主流社會火了一把,雖然比起故土令人熱血沸騰的壯觀場面,真有如太平洋之遙。不過,回望時序縱深,已是一年更比一年強。海外炎黃子孫,也在濃厚中華文化氛圍中享受傳統節日的歡樂。

  記得三十多年前移居多倫多,那時華人不多,新春活動僅限於唐人街,而且規模有限,我竟然把春節的日子記錯。大年初一妹妹從香港打電話來拜年。我說不是明天嗎?她在那邊哈哈大笑,明天是初二,要出門拜訪親友了!

  而現在,有五、六十萬華人聚居的大多倫多地區,除了華人團體、華人商場春節喜慶活動,主流社會也參與其中。總理、省長、市長身着唐裝,在電視中向華人拜年,秀一兩句中文「恭喜發財」、「新年快樂」。主流大型商場也在顯眼處掛上紅燈籠和「福」字。連派發到門口的西人超市廣告,也專頁慶祝中國新年,推介中式食品……如此氛圍,連其他族裔的人都家喻戶曉了。難怪加拿大政府今年首次把中國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定為加國法定節日,名曰「春節」(Spring Festival)。

  節後,我們到兒子家裏。小孫子拉着我的手到他房間,看掛在牆上寫有「福」字的小紅燈籠。這是我們節前買給他的,很喜歡,就叫爸媽幫掛在心愛的小鳥籠子上面。這也許是延續的年味吧!我知道,他這般年紀,又出生在中西合璧的小家庭,對其中蘊含的意義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難以理解,甚至可以說是一片空白,但幼小的心靈,已開始有了感性認識的萌芽。

  我問他,喜歡聖誕節還是春節?他有點羞澀地說,都喜歡,因為聖誕老人送禮物,中國新年有紅包。逗得我們都笑了。孩子幼稚,直觀的東西才能引起興致。譬如紅燈籠、紅包,舞龍戲獅,有特色的糕點小食,讓他們初步認識故土風俗,體會傳統風情。

  其實,不少西人對中國新年的印象,也是從直覺開始的。在除夕夜團聚中,英裔兒媳婦道,聖誕是白色的,春節是紅色的。乍一聽,我有點愕然,轉念一想,才恍然大悟。西方人心目中最期盼白色聖誕,窗外雪花飄飄,銀裝素裹,屋裏溫馨寧靜,一家人在悅耳輕揚的聖誕歌聲中共度美好時光;而中國人過農曆新年,喜愛紅艷艷、熱鬧鬧。張貼紅對聯,掛起紅燈籠,響鞭炮,放煙花,廟會人頭湧湧,親朋戚友擠滿屋,真想把舊年翻個兜。這無疑是文化差異在民俗的具體表現。

  無可諱言,海外華人後代,由於社會環境使然,對故土的眷戀,對傳統中華文化的認知,是越來越淡薄了。正如其他族裔對華人整體的認識,往往停留在表象。農曆新年多姿多彩各種類型活動,是這些人認識中華民族的契機。濃濃的年俗年味,吸引着他們的視線和味覺。但新年過後呢?如何延續華裔後代尋根認祖,血脈相傳,繼承和發揚優秀中華文化;如何讓其他族裔進一步了解中國人儒家思想以孝為先,以和為貴的核心,在在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艱巨任務,值得思考和落實。要不,團圓飯後盤碗洗淨,紅包放進口袋,鞭炮硝煙吹散,歌舞卸裝,年味也消失殆盡,一切又何從談起?

  幸而在海外,不少華人家長和社團,重視向年輕一代灌輸孔孟之道,加強中文教育,假期送他們回國探親觀光……,都是年味的延續和傳統的承載發展。兒子家離我們近,約二十分鐘車程。多年來,我和內子都要求他們逢周六回來一起晚餐。雖然忙碌,但能讓他們不忘中菜味道,舌尖上留下一點美好回憶。

  前幾天,與幾位國內舊友通電話,都說後輩對團圓飯內涵似乎忘得一乾二淨,大家圍坐一桌,身在曹營心在漢,父母辛辛苦苦煮出來的滿桌佳饌,還不如手機上一個小小紅色吸引。如此說來,年味的延續,在炎黃大地,也許同樣任重道遠……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