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種子的勝利》由中信出版社於二○一七年一月出版/作者供圖
我以為所有的植物都是草木菩薩,靜默無聲滋養萬物,我以為所有的競爭與利用都發生在動物與人的世界,但《種子的勝利》卻揭示了一個充滿了陰謀與陽謀的奇趣植物王國,原來植物媽媽才是運籌帷幄的「諸葛亮」,於不動聲色中讓一眾飛禽走獸環繞周圍,上演生命競技大戲,而所有的演出落幕,都將有一顆種子破土而出,欣欣向榮。
書作者索爾.漢森是植物種子的終極崇拜者,他為了搜集各種各樣的種子,觀察它們在野外的生存環境,研究它們休眠、甦醒,迸發奇異生命力量的奧秘,從自家的後院到西雅圖的咖啡館,從花圃園林到印度喀拉拉邦的香料之路,一路與毒蛇、蝙蝠、齧齒動物為伍,以農民、園丁、探險家、歷史學家為師,在田野與實驗室的雙重發現中,慢慢探尋草木之初的樣子,亦如探尋人之初的奧秘。
索爾的導師卡羅爾說「種子是一個帶着午餐藏在一個盒子裏的植物嬰兒」,這就像人類的嬰兒從出生之刻起,體內就有着媽媽賦予的天然抵抗力。一粒種子通常包含了植物的胚胎、種皮、營養組織三部分,也可以將它們形象化的理解為植物嬰兒、盒子、午餐。在嬰兒的體內包着一排排精細的根細胞,在種子開始萌芽的最初,它們甚至不需要分裂出新生的細胞,這些根細胞就會吸水伸展,如同不斷充氣、膨脹的氣球,而豐盛的午餐,則為植物嬰兒在切斷與媽媽的「臍帶」後,以各種不同形式完成生命的第一次蛻變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水為植物寶寶提供了來自外界的第一正餐,水也是喚醒修眠的種子的第一鬧鐘。但種子是如何判別外面世界只是偶爾降落了幾滴雨,還是將有持續的水分供養,足以滋養它們伸枝展葉?是種子表皮具備神奇的天氣及環境探測功能,還是它們暗藏着其他奧秘?為何有些種子能夠沉睡百年甚至千年,依然保持生命活力?書中沒有提供終極答案。人類的科技發展永無止境,即使我們已經可以太空漫步,但對於生命的奧秘,我們始終都只能做個小學生,一顆種子,就是一部來自大自然的天書。
世界上是先有喜歡搬運果實,長着可愛大牙的齧齒動物,還是先有各種各樣的堅果?索爾.漢森說這是一個動物與植物彼此展開的軍備競賽,它們在協同進化。植物媽媽為種子穿上厚厚的防護甲並非天性始然,她需要這些不會飛、沒有腿的寶寶,借助外力脫離媽媽的懷抱,到距離媽媽稍遠的地方去獨自生長。而為了躲避食肉動物的攻擊,齧齒動物就會把這些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撬開外殼的堅果,帶回自己的洞穴,條件允許的時候,還要把它們分別藏在不同的坑洞中,以備不時之需。植物媽媽當然沒有這麼無私,它送給齧齒動物的可不是單純填飽肚子的祝福,如果這些大鼠小鼠們,在沒有吃掉種子之前,就已搬遷,或者忘記了自己的藏寶洞,那最好不過,或者這搬運工不幸成了其他動物的腹中餐,而種子在洞穴中安然度過休眠期破土而出,植物媽媽依然會深感欣慰。
植物媽媽既養育了那些大門牙的動物,又因它們的意外而讓種子嬰兒成功度劫,這是怎樣的相愛相殺?自然界又是如何在這種生死迴圈中形成了奇妙的生態平衡?
植物世界裏遍布英雄,它們沒有可以逃跑的腿,可以防禦的嘴,那麼用自己的身體分泌生物鹼、單寧酸、酚,或者其他化合物,擊退敵人,則成了植物的守成之道。此中高手如辣椒,當真菌不斷攻擊那些味道淡的辣椒時,一種味道更濃烈的辣椒便從這種生命競賽中脫穎而出,與真菌展開競技,最終地球上遍布那種可以給人類的喉嚨帶來灼燒感,而後又慢慢令人愉悅的特殊食物。這中間還有感覺不到灼燒的鳥兒在為辣椒搬運種子,還有各種飢餓的哺乳動物在不斷地提醒辣椒,大自然生命的競技從未止息。
豐富的植物世界,創造了各種各樣的生命奇跡,不論是咖啡豆與貓的親密接觸,還是蝶與花的傾世相戀,抑或蒲公英的飛翔絕技,它們都是植物歷經數億年生命進化,形成的與天地萬物的相處之道。植物,雖不是草木菩薩,但它們卻是這世界最神奇的魔法師,它們生機蓬勃,則萬物生機蓬勃,它們萎靡不振,則世界萎靡不振。種子是萬物出發的原點,種子的勝利也是萬物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