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是搬家的繁忙期,我也終於找到自己比較喜歡的房子,辦妥了手續,總算可以從公司幫着找的狹小的臨時住所搬出來了,一下子百廢待興,要重新買傢具家電,還要重新拉網線和各種提供互聯網服務的談價格等等。問了一些朋友同事之後,發現和十年前不同,如今各個互聯網供應商的價格都越來越趨同,最典型的是SoftBank和AU,基本價格都沒有差別,甚至兩家都在推免費的施工服務。十幾年前,NTT和KDDI兩家對ADSL還是平分秋色,突然平地驚雷,YahooBB跳出來,超低價格和超快的網速,驚艷無比,立即擄掠了大眾之心,NTT、KDDI幾乎沒有任何還手之力,唯有靠一些對新技術不熟悉或者是已經簽約無法改換合同的客戶撐着。十年前智能手機出現的時候,SoftBank衝出來驚艷市場,引領風騷數十年,漸漸塵埃落定,AU、Docomo等又靠近過來。
市場一直如此,從藍海的突然被發現,轉成紅海,然後群雄爭鬥。然而對比日本和中國國內所不同的是,國內企業進入到紅海就開始進行打價格戰,剩者為王,這種兩敗俱傷的打法,最後市場只剩一家獨大的時候,用戶的冬天就來臨了,例如現在的滴滴。而日本往往會有行會的機構調停,或者企業坐到一起開會,定下最低價格,保證各家的利益,而客戶仍然能夠有選擇。
這不是秘密,但類似的事情似乎始終沒有在中國實現過。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