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行李箱中的年味\嚴輝文

時間:2017-02-16 03:15:54來源:大公網

  年味淡了,是這些年常見的喟嘆。網上更是不時能看到「我可能過了個假春節」之類的調侃,以消解年過得太快的悵惘。正當此時,許多人卻被年後臨行前的行李箱所感動。

  拜移動互聯網所賜,新年伊始,眾多網友都用「行李箱裏塞滿愛」進行話題接龍,儼然展開了有圖有真相的「曬行李箱」大競賽—

  「初六離家,奶奶起個大早,把家裏的大葱和羊肉都用上了,給在上海工作的我烙最愛吃的羊肉餅。臨行還找來一個大包袱,鹹雞蛋、肉丸子、藕夾之類,反正能想到的家裏的好東西,都恨不得給我裝上……」

  「出發到北京時,打開行李箱看哭了,爸媽竟放了三十斤煎餅,二十斤大米,數不清的雞蛋……」

  「我去廣州的行李箱中是土特產大合唱,二叔的花生米,三嬸的煎餅,四叔的花生油,五叔的笨雞,小姨的豆包和麵魚,父母的小米、黑豆腐、地瓜……」

  連日來,「行李箱裏塞滿愛」的話題在朋友圈裏傳遞,成為一件足夠吸引眼球的盛事,大有如火如荼之勢,引發眾多網友為之震動。一時間,似乎整個中國的土特產,無數家庭的創意年貨,都參與了春運。

  毫無疑問,對於行李箱中的年貨,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滿滿的親情,是愛,是不捨的故園情,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在傳統的意義上,春節與其說是季節的遞進,年輪的變化,不如說首先且自始至終意味着萬家團圓,意味着親情的大聯歡。然而人生的際遇就是這樣,越是美好的就越是短暫的。有團圓,就必有分離。尤其是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在現代化的軌道上變得更為急促,春節假也就宿命性變得短促起來,「年過月盡打算活命」,早已被「初六上班搶開門紅」之類所替代。

  把酒話桑麻,圍爐敘親情之類,尚未盡興,進入正月,所有的牽掛都將變成急切的旅程。春節這個當口,大概也是傳統和現代化劇烈衝突的舞台,大可以作為了解中國觀察世界的契機。而當此之際,縈繫於春節的親情之愛又難免變成一個矛盾的立方體,在某種意義上恐怕也是一種衝突之愛。有濃得化不開的愛意,也有略嫌嚕嗦和煩瑣的相互遷就;有鐫刻着故鄉情的鄉愁,也有對一些大中城市迫不及待的嚮往;有吃不夠的母親的味道,也有回歸城市小家庭的責任;有季節不等人之類的時間無情性,也有親情隔不斷的距離相對化。所有這一切,都在傳統與現代衝突的調色板上,展現豐富的色調,演繹着可歌可泣的人間話劇,也預示着「中國春節」這個影響世界的宏大節目在嬗變中的可能走向。

  眼下,對中國春節作出終結性觀察結論還為時尚早。不過,年味變淡,治愈功能不可小覷,或許將呈現為長期態勢。然而換一個角度來觀察,比如從微信朋友圈、微博話題中觀察,從行李箱、後備箱中的豐富年貨來觀察,變淡的總趨勢之下,又有更靈動、更遠程、更豐富、更多變幻的年味飄盪在各種可能的時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