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在紐約觀「蘇州園林」/小 冰

時間:2017-02-15 03:15:59來源:大公網

  參觀博物館要先看熟悉的、易懂的、喜歡的、能產生共鳴的,其次才看經典的、著名的、不得了的。經典的著名的未必看得懂,也未必喜歡;不得了的又未必能打動你的心。那天在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Joy看畫看得好仔細,她有時候在一幅畫前站半天不動。如果要與她同步,我得耐煩點。於是我說:「我先去中國展廳看看吧,我在那兒等你。」

  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館有一個叫「明軒」的庭院,是根據博物館的現場條件和使用要求專門定做的。「明軒」採用十足的蘇州古典園林風格,仿網師園殿春簃小院而造。庭院又因以中國明代為基調,故取名明軒。那裏的一磚、一瓦、一木都來自中國。門廊、牆壁、色彩、布置風格,加上中國面孔的工作人員,全是中國味,參觀者一進去就被強烈的中國文化包圍。

  佔地面積二百三十平方米的明軒,內有月亮門、假山、池沼、亭子、曲廊,也有花草、山石、竹木和魚池,都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特色。「明軒」布局緊湊,院落疏密有致、明快淡雅、情趣自然,遊客站在任何一個角落拍一張照,都是一張效果極佳的美圖,都可以成為一張絕美的中國畫明信片。人在裏面,只覺得身在蘇州,心在華夏,處處感覺到親切和熟悉。「明軒」是中國園林出口的首例工程、經典之作,是中美文化交流的使者。

  環繞「明軒」三面的,是新建的東方藝術畫廊,是美國人研究和觀賞中國古典藝術的中心。有美國人評價,明軒的工藝品質量達到了中國人自豪的標準,達到了大都會博物館的藝術水準。「明軒」魅力非凡,經常接待美國要員,建館初期,時任總統尼克森前去視察,完工後又去參觀。庭院裏陳列的黃花梨明式傢具,是大都會博物館拿得出手的珍藏。

  那天在「明軒」,我們意想不到地碰上一隊美國中學生在參觀,還有兩個老師帶着,都是洋人面孔,可能來自紐約市的哪一所中學。一位老師在繪聲繪色地講,孩子們在聚精會神地聽。那些孩子看似尚未接觸過中國文化,他們看什麼都饒有興趣,好奇那裏的院落、傢具、傢具上的雕刻藝術;繪畫、與西洋畫另類的繪畫風格。學生們一邊聽,一邊看,一邊做筆記,想必,他們將有一篇心得或觀後感之類的作文要交;就像當年我的語文老師,每次帶大家出行,都有的放矢。

  看見美國人對中國文化如此陶醉,現場的中國人心情是美好的。環境予以我們錯覺,一種置身於母國的錯覺。這種錯覺還產生在各地的唐人街、唐人街上的中國超市、中式建築、中國餐廳。例如人在中餐廳吃飯,吃着中國餐、看着中式傢具和牆上的水墨畫、聽着黑頭髮黃皮膚的服務員說普通話,還以為自己置身在中國。

  中國的古代文明展現給美國,美國的現代文明傳播給中國,你來我往是人類進步的必要條件。我想,不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能接受美國文化,也不是每一個美國人都喜歡中國民俗。但是,當眼前這些後生們一旦認識中國,他們是絕不會拒絕古老的東方文明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人民的友誼在交流中源遠流長。

  走出中國館,視覺產生地域差。黃皮膚陡然減少,白皮膚陡然增加,還有黑色皮膚、棕色皮膚。我定一定神才回到現實,否則,一時竟不知自己身處何方。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