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端木蕻良謎猜晴雯/劉永加

時間:2017-02-15 03:15:58來源:大公網

  現如今的猜謎活動依然很興盛,尤其是央視每年元宵節期間舉辦的謎語大會,更是把這種藝術形式推向了高潮。而在民國時期,著名作家、紅學家端木蕻良採取一些技術措施搞的射燈猜謎活動,也是有聲有色。

  一九四○年,桂林中北路口新開一家嘉陵川菜館。開張那天,店門外不寫菜譜時鮮,卻高豎大幅看板,上書「燈謎候教」四個大字。謎棚一直由店門向內延伸至三間餐廳,兩壁紅綠謎片繽紛,其中一個謎片的謎面令人矚目:

  「文」─射《紅樓夢》人物一。後面附語說:「奉獎川菜一席,並由作者即席贈詩一首。」

  大家圍攏過來,一時嘰嘰喳喳,摸不着頭腦,無人揭片。這時,時任廣西戲劇改進會常務編審的陳開瑞路過,看到了這個謎面,他稍作沉吟,伸手揭片報出了謎底:「晴雯!」

  話音未落,只見謎棚台上站起一人大讚:「好呀,高中!」那人隨即走下台來,笑盈盈上前與陳開瑞握手。只見他身穿長衫,面龐清瘦,器宇不凡。他們互道姓名,才知道他是國內著名的紅學大師、作家端木蕻良,也就是此謎面的作者。

  端木蕻良說:「我要給你贈詩一首,可是這裏現在沒有筆墨,明天奉送。」果然,次日他給陳開瑞送來了一張條幅,上書:

  未到巫山已有情,空留文字想虛名。

  可憐一夜瀟湘雨,灑上芙蓉便是卿。

  出得了如此妙謎的人,當然會寫得出對晴雯理解深刻的詩句。燈謎與詩句,好一個珠聯璧合,互相映襯,反映出了端木蕻良紅學的深厚造詣。

  同樣,揭出謎底的陳開瑞可謂聰明絕頂,在這裏他使用了猜謎的增補法。增補法就是根據謎面或謎底帶有增加意義的字眼所作的提示,用增補字或者部首、偏旁、筆畫的辦法求得面底相互扣合。謎面運用增補法的,如:「為中國多作一點貢獻」(打字一)謎底是「蟈」字。這是將謎面別解成為「中國」二字多加「一」字和「、」(點),結合起來就得出謎底「蟈」字。增補法用於謎底的,如「反」(打四字常言),謎底是「吃現成飯」,這是將謎底別解為,如果在「反」字的偏旁出現一個「食」字,謎面就變成「飯」字。而「食」同義轉換扣合「吃」。而「文」字的謎底「晴雯」,則是先增後減,才能扣準謎面。「晴」則是晴天的意思,晴天自然無雨,則只剩下了「文」字,就回到了謎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