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筲箕灣東大街/陳天權

時間:2017-02-14 03:16:15來源:大公網

  圖:位於筲箕灣東大街的天后古廟

  筲箕灣東大街由電車總站伸展至海旁,是一條不太長的街道,近年有許多食肆進駐,吸引不少市民到來尋找美食,故有「食街」之稱。「食街」之名未興起前,東大街可說是港島的「廟街」,因為街上有兩間廟宇,再加上附近的三間,共有五間之多。

  東大街的歷史可追溯至一八六○年代,當時筲箕灣海盜猖獗,不少盜賊藏身於海邊民居。港府於是清拆沿岸凌亂的房屋,開闢一條臨海街道,興建一排兩層高的金字頂石屋,樓下用作商店,令東大街成為區內商業中心。因街道在港島東面,故名為筲箕灣東大街。

  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有客籍石廠商人發起在街上興建天后廟,保佑航運順利。光緒三年(一八七七年)有坊眾集資在街頭興建福德祠,供奉土地。到了光緒三十一年(一九○五年)又有石廠商人在東大街盡頭海邊興建譚公廟,安奉從家鄉惠州帶來的神靈。許多漁民也上岸參拜,祈求出海平安,令譚公變成一位水神。

  其後再有兩間廟宇在東大街附近的阿公岩村建成,第一間供奉玉皇大帝,名「玉皇寶殿」。有了玉皇大帝,要加上王母娘娘才成為一對,於是出現「王母娘娘廟」。這兩間全港獨一無二的民間廟宇,由於不為外界所知,故此香火寥落。後者由私人打理,平日大部分時間關上鐵閘,只在節誕才見熱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