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通識課教基本法

時間:2017-02-14 03:16:06來源:大公網

  上月出爐的《施政報告》,提出撥款一億二千五百萬在中小學加強中史教育,同時加強基本法教育。這是合情合理合適的舉措,值得肯定。如果在教育改革推動的二千年推行,相信今天就會見成效,香港也就不會那麼容易出現什麼「公民提名,不可或缺」的妖言謬論甚而迷惑人心了。

  認識基本法,了解基本法,是師生的責任和權利。香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為什麼會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為什麼會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尤其選舉制度的安排,其來龍去脈以至成果都反映在基本法裏面。不讀基本法的條文,就不會知道這部凝聚一代人智慧的香港小憲法的設計初衷和立法原意。從這一點看,單靠班主任課、常識或通識課堂的片言隻語,或者每年回歸紀念日的簡短介紹,甚至是注重簡單同樂的活動遊戲,何止所知有限,簡直連皮毛也談不上。

  因此,教育局,特別是課程發展處這次終於做對了。點名中史、通識和常識等若干學科,在課堂上,課題上以至課時上,專門來說基本法,這樣是「有章有法有安排」的做法,才有可能讓老師真正重視要教要講要備課,也讓學生按部就班有系統地學,學有所得,學有所進。

  歸納而言,這樣的好處有幾點。第一,不再輕易讓無良政客、偏頗傳媒,尤其什麼「學民思潮」等別有用心者誤導、迷惑,進而輕視甚至踐踏關乎香港整體福祉的基本法。第二,讓學生懂得從基本法認識香港與國家的關係,認識「一國兩制」,了解香港與國家唇齒相依的關係,什麼「自決」、「港獨」就不會那麼輕易有市場。

  我們採訪了部分通識和歷史科教師,他們關注現有課時已不足,今後要教基本法,恐怕原有課程更加教不完。這是值得重視的實際問題,迫切需要當局與學界共同探討,在維持原則的前提下,有商有量,相信可找到對教育最有裨益的辦法。  呂少群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